English

广西北海:从城市禁燃区到300米海岸红线

2018年12月10日 16:28:00来源:人民网

  日前,73岁的上海“候鸟”老人姜基明和爱人踏上飞往广西北海的航班。飞机稳稳降落在北海机场,两位老人走出机舱门,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情不自禁地感叹:“终于到家了,北海的空气就是好!”

  从2014年开始,姜基明老俩口每年这个时候都要飞回北海,一住就是5个多月。“北海的空气特别清新,水质特别好,人也特别淳朴。”姜基明说,“北海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秋风起,候鸟归;向南飞,到北海。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冬季在北海旅居的“候鸟”人群超过5万人,2017年更是达到井喷状态,达到10万人。北海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候鸟”城市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禀赋,是北海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吸引来自天南地北的“候鸟”大军迁徙北海的首要原因。

  一直以来,北海始终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从划定城市禁燃区到划定300米海岸红线,制订实施一系列的铁规戒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厚植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的绿色崛起之路。10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广西前三季度环境质量状况。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的北海空气质量,再次毫无悬念地位居榜首。

  多年来,北海大气环境、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主要“绿色”指标领先广西。“国家园林城市”“最中国生态名城”“中国十大最美海滩”“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中国十大最美海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张张亮丽的“金名片”,见证了多年来北海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

  坚定不移选择“生态立市”

  北海是一个深受大自然眷顾的美丽地方,集“海、滩、岛、湖、山、水、林”等优质旅游资源于一体,全年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天蓝地绿水净山青,美不胜收。

  最令人称道的,是北海的空气质量。北海的空气质量究竟有多好?据有关部门测定,北海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500至5000个,是许多内陆城市的一倍到数倍,“氧吧城市”名副其实。

  面对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北海人民深感自豪,也倍加珍惜,多年来一直用心守护,非常执著。

  1984年,北海便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然而,由于先天不足,缺乏规模性的产业支撑,北海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状态,发展落后于其他开放城市。

  无工不富。在工业化进程中,不管污染与否,先把经济总量做大、财政做强;还是坚持“生态立市”,无论如何都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第一位,决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北海历届党委政府坚定不移选择了后者。

  不因生态优势骄人而轻忽保护。北海虽然是广西最大的渔业基地,但早在1999年就毫不留情地将所有鱼粉加工厂迁离市区;虽然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位于市区,却毫不犹豫地将整个市区划定为禁用燃煤和重油的禁燃区,并在全区率先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虽然招商求之若渴,但始终以我为主,把一批前来敲门的高污染项目、高能耗项目挡在门外。

  北海并非没有重大项目,但中石化北海炼化公司那方可以养鱼的污水池,让人们印象深刻。池里经过处理的污水,清澈无异味,一群锦鲤游弋其中,参观者啧啧称赏。

  作为北海工业的龙头企业,北海炼化在环保方面投入近7亿元,建有国际一流的污水处理系统、烟气脱硫系统、燃料气回收系统等环保设施,从源头到生产末端,全过程、全方位抓好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水自用率达到90%以上,各项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清洁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铁规戒律守住生态红线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碧海银滩。北海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城市自身特质的绿色发展道路,深得民心,广受赞誉。

  走对路子不易,坚守初心更难。生态是北海的生命,产业是北海的支撑。承担着沿海城市开放引领使命的北海,必须做大做强产业,率先实现工业化。2009年以来,北海有效实行“工业补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强势崛起,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潮起即兴、潮落即衰”的历史宿命被彻底打破。工业上去了,但环保标准并没有像人们所担忧的那样急剧下降,而是更高更为严格了,企业达标排放,环境容量许可始终是项目上马不可逾越的前提。

  2017年4月,北海市在全区率先出台《北海市各产业园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清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源头提高准入门槛。

  “生态是北海的命根子,是留给北海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任何破坏都是致命性的。从银滩到铁山港LNG码头,这片沙滩坚决不能动,不能填海,也不要建任何非公共建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在2017年6月12日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的这番话,赢得掌声雷动,成为“300米海岸红线”的最早出处。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2017年7月,《北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向海经济的行动方案》《北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实施。两个方案均规定,铁山港LNG码头沿海岸线至廉州湾区域,一律禁止填海;冠头岭往东至铁山港LNG码头段,以及高德大桥往北的廉州湾的近岸海域(包括潮间带),从海岸线至内陆3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永久性非公共建筑。

  今年7月,北海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二部实体法——《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条例》对涠洲岛地下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两违”建筑治理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等均作出严格规定;与此同时,对常见的污染生态环境行为作出禁止性的规定。今年11月,《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实施。《条例》针对沿海沙滩保护范围和管理体制、外来海洋物种的管控、分类保护、建筑后退线等作出可操作性规定,对系列严重影响沿海沙滩保护管理常见的行为作出禁止性的规定,如禁止使用高压水枪采捕海产品等。

  一条条铁规戒律,将“污染与破坏”坚决拒之门外,为北海生态环境筑起更为坚实的保护屏障。2011年至2017年,北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95.8%,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为90%以上,水质状况处于良好~优水平(其中2011年为良好,其余均为优)。2017年,北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广西首位,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大型鲸群频繁出现在涠洲岛海域,备受国内外瞩目。专家调查认定,涠洲岛海域是近年来我国大陆唯一有大型鲸类频繁活动的近岸海域。鲸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鲸现涠洲”成为常见美景,是涠洲岛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有力证明。

  “绿色”为底打造海经济

  保护和改善生态没有“休止符”。

  “打造向海经济,北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认为,在全国280个设区市中,北海的产业不一定能达到最强,但北海的生态环境有条件实现全国最好。生态环境是北海的生命,是北海无可替代、无可比拟的吸引力、竞争力、美誉度的所在,是比摩天大楼更有价值的财富。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的文章做足,保护好海洋生态、海洋环境,发展向海经济才能上升到更高层面,才可以有大的作为。

  启动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战,整治修复合浦“天坑”发展生态养殖,完成40个雨污合流排放口截流和36个直排口整治,开工建设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PPP项目,改善冯家江流域、鲤鱼地水库水环境……行进在打造向海经济的道路上,北海继续高举“生态立市”大旗,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北海各级各部门正按照中央、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放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自我加压,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提升生态示范水平,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优化,确保北海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区持续保持前列,为不断释放“海”的潜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打造向海经济注入不竭动力。(完)

[责任编辑:王莉婷]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