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金沙遗址这三件文物 自带网红特质

2021-01-13 16:37:00
来源:成都商报
字号

  原标题:金沙遗址这三件文物 自带网红特质

  商周铜人形器

  陶盆

  2001年初,金沙遗址的惊世发现开启了成都考古发现的“黄金时代”,金面具、太阳神鸟金箔、各类玉器……构建了一个神奇、充满想象力、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网络时代,这些数千年前就存在的文物也有成为“网红”的潜质,前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撞脸”大巴车方向盘,后有安徽博物院内的云纹铜五柱器酷似路由器,现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三件神器,仿佛古蜀人穿越制造的太空服、鞋拔子、火锅盆!

  7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姚凯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三件文物。姚凯表示,这三件文物除了知道它们属于祭祀用品、生活用具外,具体是什么用途,无从得知。现在,就随记者一起来看看这些文物,并且打开你的脑洞,一起猜一下它们的用途吧。

  古蜀“太空服”—— 商周铜人形器

  前往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观众,必打卡的文物便是太阳神鸟。但是你知道吗,在太阳神鸟旁边,还立着一件酷似太空服的商周铜人形器。

  该铜人形器属青铜质,长4.54厘米,宽1.37厘米,高10.35厘米,只有巴掌大,整体形状如一个直立人。“你看,整个造型,四肢躯干都齐全,就是没有人头,反而在人头的位置用一个夸张的圆孔进行替代。这个圆孔我们今天来看,就很像是太空服。”姚凯说。

  商周铜人形器两侧肩部和小腿近足部各有一个小圆孔,通过实验分析,该文物应该是祭祀时用于悬挂在某些器物上的装饰物。同时,用圆孔取代人头,应该在圆孔的位置会有某些拼接的器物。

  如果你仔细看,它的腰间有一个三角形,仿佛穿了一条三角裤衩。姚凯介绍道,“大家知道中国的衣裳,衣是指上衣,裳是裤装或裙装。中国人文字确切记载最早穿上裤装的是赵武灵王,从胡服骑射开始。古蜀人的造型上有三角形裤衩,我们认为这不应该是革新,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有学者认为,这个三角形裤衩是古蜀人的一种生殖崇拜,意喻着部族人丁兴旺。”

  古蜀“火锅盆”—— 陶盆

  在陈列馆“远古家园”展厅中,有一堆陶器,其中有一个只写着“陶盆”二字的陶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陶盆,我们没有找到任何历史记载,造型也很特别,根本无从考究它的作用。”随着姚凯手指指引,记者看到,陶盆正中间呈圆柱形,前后各一个小孔,圆柱顶端有一个衡梁,正中也有一个小孔,三个孔互相相通。

  据了解,该陶盆是在古蜀人生活区的灰坑中被发现的。灰坑是古人用于装生活垃圾、储存物品的地方(类似于窖穴),因出土时呈灰蒙蒙一片,所以称为灰坑。“灰坑是研究古代人生活的重要参考。吃穿用行的器物,他们弄坏了或者不想要了,就扔进灰坑里。所以我们从灰坑中的器物进行逆推,可以了解古人的起居日常。”姚凯表示,虽然这个陶盆是从灰坑里出土的,但除了知道它是生活用具外,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陶盆中间的衡梁是用来提它的还是用来悬挂它的,也无从得知。他们曾经猜测过这是不是用来装油、照明或者洗脚的,“但古蜀人到底洗不洗脚还要打个问号。”姚凯笑称,如果在现代,陶盆应该就会被我们用来烫火锅。

  古蜀“鞋拔子”—— 商周凹刃玉凿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天地不绝”展厅,有一个大小不一、形态类似的文物,名叫“商周凹刃玉凿”,其主要由透闪石软玉制作,颜色绚丽斑斓,分为白色、不透明、夹红褐、黄、黑、淡黄色云状、条状、丝状沁斑等,就像一幅天然图画。商周凹刃玉凿形状为长条梯形,一面平直、一面外弧,在平直面近尾部有内凹状,从上面清晰保留的由上而下的打磨抛光痕迹可以看出,这是古蜀人故意制作的凹陷。

  “你看到它第一个反应,像什么?”姚凯问道。

  “鞋拔子?”

  “对!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它都觉得它像鞋拔子。”姚凯继续说道,由于凹刃玉凿原料为玉,且古蜀时期并没有皮鞋,所以不应为鞋拔子。该器物是在祭祀区域出土的,所以应该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

  姚凯说,凹刃玉凿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里,除了金沙遗址出土过以外,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等地区并没有出现,“反而在中国南部的云南广西,以及再往南边走,如越南的恒河遗址,如今的缅甸、老挝一带,有这样的器物出土。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器物应该是古蜀先民自创的玉器,后来随着商业贸易、文化的传播,将其带到了东南亚一带。”姚凯表示,凹刃玉凿的存在,证明了千年前,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的文化交流通畅,也是古蜀文化强势输出、传播交流强有力的证据,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不过,对于其具体的使用功能是什么,史书中并未有任何记载,相关专家也无从考究。(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摄影记者 谢辉)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