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里品三国 青青竹丝编文创
两岸学子用竹丝编织文创作品
中国台湾网8月30日成都讯 8月22日,参加“蜀意我创川台学生体验营”的营员们抵达“三国圣地”——武侯祠参访。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陈子耀兴奋地说:“之前看到皇帝的陵墓都是从电视和课本上看到的,第一次这样出现在眼前觉得特别震撼,看着眼前这小山丘就埋着这样从小伴随我的历史人物,心中真的是特别感叹。”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伫立由诸葛亮著,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前,来自台湾景文科技大学的魏嘉萱迫不及待地说:“之前在学校学习到《出师表》时,就被诸葛亮对蜀国的情怀感动,从他的文字中了解到当时他的心情。”她还庆幸读书时通过背诵《出师表》对三国历史有更多认识,这次能近距离置身“三国文化”十分开心。
离开“三国圣地”,大家前往享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青神县竹艺城,参观并体验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神竹编。
提起竹子,台湾同学更多是联想到熊猫的主食。从竹子到竹编艺术,大家被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折服。“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隐形观音等竹编作品,其精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简直太惟妙惟肖了。”台湾大学黄享歆发出难以置信的感慨。“一片竹甚至能分成16层,真的是另我非常惊讶,把竹片都磨成丝了。”台湾同学陈子耀觉得这项技艺简直不可思议!
为让大家领略竹编魅力,竹艺城的师傅们,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演示:竹子变成竹片,再变成薄如蝉翼,摸上去仿佛丝绸一般的薄片,再到被分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然后再被纤纤巧手编制成一幅幅作品。经过一道道繁琐的加工,粗糙的竹子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同学们称赞:“这简直是文创最好的演示!”
尤为幸运的是,竹艺大师陈云华先生还分享了自己的“竹编艺术人生”,并亲自示范“小金鱼”竹编制作。
与陈老师的互动,让大家脑洞大开,纷纷发挥创意,在有限的时间内制做了各色各样的竹编艺术品。台湾政治大学贝明哲感慨:“‘小金鱼’在竹编中虽说是最简单的,但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依旧是十分困难。”他表示,经过体验,真的觉得竹子看似简单,一旦与艺术创作结合就包罗万象起来,这次的体验让他爱上了这项四川的竹编艺术。台湾实践大学林昭辰说:“竹丝是有弹性的,手法不到位,竹丝就会弹开,因为初次接触,导致做起来手忙脚乱的,即便如此,看着凝聚自己创意的竹编作品,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
不仅在造型上力求突破,大家还在作品命名上进行创新。台湾同学张凯程,就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鸳鸯鱼游四川 两岸情甜如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点赞。
此次“蜀意我创”川台学生文化创意体验营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指导,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台湾《旺报》社主办,将持续到8月27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川台学子一对一结成组合,前往蜀锦织绣博物馆、四川旅游学院、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等地,读四川、寻文创、找灵感,开展一系列文创主题活动。(中国台湾网、四川省台办联合报道)
参观武侯祠
在竹艺城留影
竹艺大师陈云华讲解竹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