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和孝道传统夯实海峡两岸文化认同
蕴含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理念的清明节又将来临,两岸思想界、文化界百余人19日在上海共同参与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呼吁两岸交流从“手系手”的经济合作逐步深入到“心连心”的文化交流,让传统文化瑰宝成为夯实两岸文化认同的基石。
“无可置疑,清明节是两岸人民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台湾学者朱高正说。
时下,在两岸及香港,清明节是唯一根据二十四节气之一订立的节假日。2006年,清明节更被列入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更加盛行。据有关方面预测,今年上海将有超过770万人次前往市郊及长三角地区扫墓,出行祭扫的车辆有望接近70万辆。
“每至清明,台湾全岛公路也几乎都在塞车,都是赶往郊外扫墓之人,让人深深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它已深入后代子孙的心灵。”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曾祥铎说,海峡两岸的清明祭祖习俗不仅保存至今,而且越来越旺盛,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见。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谢龙介说,清明节在台湾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清明,台湾人扫墓、踏青、吃润饼。大陆现在也把清明列为节假日。通过清明节慎终追远的文化交流,两岸可以求同存异、携手发展。
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会长汤绍成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帝王祭祀之礼,后来民间也于清明当天祭祖扫墓,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祭拜与纪念祖先的这个传统节日。他说,在两岸清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近年来两岸同胞每逢清明共祭陕西黄帝陵的活动,这几乎已成为两岸民间交往的一项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