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海峡之声记者报道大连两岸婚姻家庭

2014-03-11 13:56:00
来源:华夏经纬网
字号

  2月28日,海峡之声记者景艳在海峡之声网撰写《两岸婚姻过年之烦恼》一文,紧紧围绕两岸婚姻家庭如何过年为主题,文章重点对吴文彬、方瑛、吴锜易等大连台商进行了讲述。文章如下:

  春来两岸燕归巢,年去又见雏燕飞。春节,被两岸中国人看作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当这个节日到来的时候,“回家”、“团圆”就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主题词,家里的长辈们总会希望自己的儿孙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不过,由于海峡两岸目前的现实情况,两岸婚姻家庭相互间的往来并没有那么方便,有时就会遇到一些和其他婚姻不同的烦恼。他们需要面对的往往有三个问题:

  一、在哪过年?

  当然,在大陆过年还是在台湾过年,是两岸婚姻家庭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选择。如果是同在台湾或同在大陆的家庭,即使是分居两地也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只是一张票或者开多长时间车的事,而两岸之间的往来需要必要的手续,办起来需要时间,有些事项必须早早地规划好,不能够心血来潮,临时动议。这也就让在谁家过年成为了一桩必须面对的大事。

  大陆台商吴文彬把每年回台湾过年作为家中不可动摇的“铁的纪律”。他说一年都在大陆,过年回台湾是理所当然的。太太张秀芳身兼大连市人大代表,辽宁省妇女代表、全国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大连市工商联常委、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等等多个职务,在大陆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但这个时候,她也会抛开自己的工作锐气、公众风采,把自己调整为一位纯粹的儿媳妇:“哪怕不说话,什么事也不做,就在客厅里坐一会儿。”

  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维礼娶的是年轻美丽的湖南衡阳籍太太蒋兰倩,平时他在大陆经营公司,太太却在台湾教音乐,孩子也分居两岸。一家人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候便成为了空中飞人:先齐聚台湾过个小年,随后女儿回夫家过年,儿子陪媳妇回门,他再在年初四和太太一起回衡阳。

  以台湾为生活重心的高雄市新住民经济发展协会理事长王成滨之前大多携太太回大陆过年,但因为岳父大人前不久往生了,太太要留在台湾照顾母亲,王成滨便一个人回大陆,陪同样年势已高的父母过年。

  对很多两岸婚姻家庭来说,一般都是平时在哪里生活,过年就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对于女性配偶来说,大多数还是以夫家为根本。在北京外事机构工作的沈素如,先生是北京人。今年是她第六年在大陆过新年了:“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我也很想重温一下那个温馨宁静的过年方式,但是按两岸共有的习俗,已婚女子就是初二回娘家,除夕和初一都是和夫家人一起过。”

  对于大连市中山化工厂销售经理方瑛来说,“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景象则是一个难得的奢望。先生在台湾工作,自己要在大陆上班,她每年春节前就象候鸟一样,带着孩子回台湾与先生团聚。

  虽说各家有各家不同的情况,亲情的回归总是最重要的考虑。不过,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家庭在哪里过年,多少也体现了家庭角色定位与经济地位的问题。家庭情况较好,两人角色地位差不多的,常常免不了你来我往的拉锯;家庭经济情况不是那么好,地位差距较大的,则常常出现一面倒的情形。据了解,在台湾的大陆女性配偶中,有许多是单纯的家庭主妇,她们的先生和孩子都在台湾,自己没有经济收入,想回家一趟都得伸手向夫家要钱,考虑到来回机票与礼物的成本,往往只能放弃回家的心愿,独自神伤。

  二、订到机票了吗?

  我们知道,在大陆,过年大家最头痛的就是买回家的车票、机票,为此,大陆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称叫“春运”。那么,回台湾的机票是不是也这么难买呢?对于两岸婚姻家庭来说,他们面对的问题是不是会更多一些呢?虽然两岸的“三通”直航为他们的回家之路增加了许多的便利,但是,过年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一些特别的感慨。

  首先是机票难买。2013年两岸人员往来规模达到了80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除了参观、旅游、短期停留的人员之外,相对稳定居住在对岸的人数也有数百万人。到了春节来临的时候,在大陆工作学习的台商、台生朋友们都要赶着回家过年,虽然有春节包机,但还是一票难求,需要提前两个月订,否则根本买不到。

  再者是价格贵。春节交通和平时不同,出行往往是全家总动员。除了福建地区的同胞可以比较好地通过船渡返乡之外,其他地区的台胞还是需要搭乘飞机返乡。各大航空公司的机票也就“水涨船高”了。台商吴锜易平时在东北工作,一家四口。到过年的时候想回家看看,但来回的经费就让他挠头不已。除去自己平时一个人一年的三四趟行程,春节全家往返又是一个了不得的大开支:一飞就是四个人,一趟就要一万多元人民币。再加上带给亲戚朋友的礼物,真是“昂贵的回家路,昂贵的心意表达”。

  对于没有取得台湾身份证,孩子出生于台湾的大陆配偶来说,在买票时遇到的母子区别待遇的问题有时也让他们很纠结。方瑛说,台湾的航空公司有时也会视情推出一些购票打折优惠活动,但是优惠面仅限于有台湾身份证的台胞,她因为不愿意放弃自己在大陆工作的原因,至今也没有申请台湾的身份证,但是在她携子回台时买票时就会面临儿子可以买打折票,她自己不行的情况,每到这时她就很郁闷:“没有我这个妈妈哪有我小孩呢?”

  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来回路费也让许多台商选择了将家人从台湾接到大陆来过年的方式。一方面是体验大陆的过年气氛,一起到大陆走走看看;另一方面也可以照顾公司企业的留守员工,省去来回路途的庞大开支。在台商积聚的重镇江苏昆山,春节期间预计有一半台商留在当地过年。他们说:“如今在大陆过年和在台湾已经没有多少区别了。大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正好年假的时候请台湾亲戚朋友一起去旅游。相比于自已全家回台湾的花费,请一两位家人来过年多少还省点。”这是自春节包机扩大搭乘对象范围之后,逐年升高的“反向探亲”模式。

  三、年过得好吗?

  人们常说,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和其他的婚姻不同的是,两岸婚姻家庭还常常要面对因为两岸长时间隔绝形成一些文化习惯差异。海峡两岸中国年的过法尽管大同小异,但对于两岸婚姻家庭来说,还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就拿春节联欢晚会来说,这可以说是大多数大陆同胞年三十晚上最一致的活动安排。早早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电视机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但是,在台湾,似乎就少了这样一档能具有如此号召力的晚会,同时,似乎也少了一档供全家人赏析点评的话题。两岸常用语的不同表达常常引发一些有趣的事情。台商吴锜易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大连过年的时候,自己听不懂大连话,但又不好意思说听不懂,只好“嗯嗯”地应答着,不懂装懂。对于大陆人都普遍喜欢看的赵本山小品,他完全不能理解其中的幽默:“岳父问:‘你听得懂吗?’我说‘懂’,结果他又接着问一句:‘说什么?’我就回答不出来了。人家看东北话的小品笑,笑完之后,所有的人看着我,再笑一遍,我就傻傻地坐在那边。”而太太到了台湾,也对闽南话中的“呷饭”无法理解:“驾崩?”“窝心?那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会窝心?”完全不理解台湾窝心是暖心的意思,按大陆的语意实为“怄气”。

  虽说海峡两岸的城市由于对燃放烟花爆竹的限制,“年味”都渐渐淡了许多,但是,许多嫁到台湾去的大陆配偶还是常常会感叹说在台湾过年的味道没有大陆浓,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记忆里始终保持着自己对于家乡年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少了许多家人互动游戏的集体欢乐。

  作为一名台湾女婿,王成滨内心里总很留恋家乡的年味,他不习惯年夜饭在外面的餐馆里预订,不习惯没有大碗酒的助兴,不习惯吃完饭大家各自散去的冷清,他有心把一起留在台湾过年的大陆配偶们组织起来自娱自乐,却看到大陆女性同胞到台湾之后受制于家庭传统的封闭:“她们很难出来。大陆女性配偶来台湾之后,为人媳妇,她们晚上没有办法在外面呆很久。因为台湾还是一个中国传统比较浓厚的地区,媳妇出来一定要跟婆婆商量好。”

  为了让大陆的同胞在台湾也能感受到家乡年的气息,台湾的许多新住民协会常常会自发地组织一些 “一人一菜”、“亲子乐园”的活动,让来自大陆不同地方的媳妇每个人带一个家乡菜一起聚个餐,或者带孩子一起来参加生日PARTY、摸彩活动,在年前或年后聚在一起喝喝春酒:“我们自已把自己的欢乐气氛搞得浓烈点。”

  不过,同样是过年,对于长年在北京生活的沈素如来说,感受就完全翻了个个,她在台湾的家是四个人的小家庭:爸爸妈妈、弟弟和她,在北京的夫家却是兄弟姐妹七个人,加上各自的儿孙共二三十人;她的家乡在农村,包括过年的生活形态都是比较宁静,而北京过年则非常热闹:“除夕那一天,儿子们都要团聚在一起,一直到大年初三,晚上睡觉都没有地方可睡,要打地铺。大家会很热闹地自己手工包饺子,做年夜饭,会打麻将,而且一定会打到凌晨四五点五六点,还会喝酒。但是我们不打麻将,烟酒也相对很少,我们自已家的人从来不喝酒。至少我在北京体验的过年好象更热闹。”

  年来两岸燕回巢,大地回春万象新。婚姻是缘份也是福份,从两个人到一个家庭再到两个家庭再到朋友圈、社会交往圈,这一裙带关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成为社会基础强化的重要单元。两岸婚姻家庭跨越了海峡的地理限制,跨越了数十年的两岸对立隔绝,我们真心希望其中一对对男男女女能够珍惜,以经营爱情的方式成就心安之外的幸福。(刘旭辉)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