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题:台湾女生巫其:求学北京让我“蜕变”
作者 张晓曦
在今年北京清华美院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有一件名为《蜕》的作品颇为惹眼。这是一个用纸浆和竹材料制作的、可以进入内部空间的大型雕塑,作者是来自台湾的女生,名叫巫其。
“‘蜕’是某生物从身上脱落下来的壳或皮,也有变化的意思”,站在自己“巨大”的作品旁,巫其向中新社记者解释作品意涵:“这也像我从台湾到大陆学习的一种状态,想要把自己保护起来,但同时也在转变,并逐渐适应环境。”
巫其1990年出生于台湾高雄,2013年来到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雕塑系硕士。
当时身边很多朋友不理解,也有人质疑“大陆的发展环境好吗?”巫其自己也有这样的疑虑,她说,“刚来时,对空气和食物不太习惯;而且我个性比较害羞,一开始和同学也没有太多交流,会有些担心。”
慢慢地,随着课业开展,巫其常需到工作室“加班”。雕塑系作业需要很多手工工作,而她的作品通常又造型很大,不时需要协助。
“如果有同学、学弟学妹在工作室,他们经常会主动过来帮忙,还会和我聊天”,巫其说,“我发现大家对台湾人很友好,也比较热情直接。”
巫其慢慢融入了大家,也逐渐开始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发挥自己在美术、化妆方面的特长;还参加了雕塑系举办的外出考察,到大陆的西北、西南体验。
她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北,那边的丹霞地貌,可以在同一个空间看到冰山和沙漠,太神奇了;我对重庆也印象深刻,城市地势、建筑都很有特点。”
同时她也逐渐确定了未来的方向。硕士期间的纤维艺术课上,巫其发现了自己对特殊材料的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巫其参加了2014年“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这也让她更坚定了对自己的信心。
不仅如此,每年寒暑假回到台湾,巫其也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展览或开办个展,让作品有更多曝光机会。
从2013年起,她先后参与过2013年艺术空间高雄雕塑协会联展、2015年高雄市客家文物馆咖啡工坊户外展,还开办了名为“贰零壹叁。捌月。贰拾伍”的个展。
三年时间,对大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利用环境和机会,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巫其开阔了眼界,也实现了“蜕变”。
“我已决定继续留在清华美院读博士,方向就是纤维艺术。”关于未来,巫其说:“我想留在大陆发展,想当老师,或是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
巫其还说,短短几年时间,她感受到大陆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网络已经连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通讯、支付还是打车功能,都非常便捷。
“如今会担心回台湾会不习惯”,巫其笑说:“大陆平台大,机会多,现在也有很多年轻的台湾朋友来大陆工作、创业,我看好这种发展机会。”(完)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