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两岸情

一个马祖渔民眼中的两岸变迁

2016年06月06日 08:55:05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福州6月3日(记者尚昊、林凯)回忆起父亲临终时的场景,马祖渔民张良卫就眼眶湿润,难过地说不出话来。

  父亲的愿望是能够再看一眼自己的弟弟。不过,有生之年,这个愿望最终也没有实现。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国民党军队退据台澎金马,马祖成为了海峡两岸隔海对峙最前线。从连江黄岐到马祖北竿,尽管张良卫的父亲和叔叔之间的距离仅有4.8海里,但却咫尺成天涯,难以相见。

  渔汛来时,马祖海面千帆穿梭,麻缆靠泊,渔民算好潮汐风向,转往大陆贩卖渔货——这是张良卫父亲早年的记忆。然而,两岸对峙后,原本渔寮满布、渔获丰茂的马祖,却成为军事战地,实施战地政务。从元明开始便在大陆与海岛间自由来去的马祖渔民,从此被限制在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打渔和生活。

  出生于1963年的张良卫,童年时常帮父辈出海打渔,他最深的记忆之一便是自家的船一次次地被禁止出海。

  “有的时候渔船一不小心越线进入了大陆的海域,或者与大陆的渔船离的太近,渔民回到马祖后都要被当局带走受审,渔船被罚一个月不能出海是常有的事,甚至有人会因此坐牢。”张良卫说。

  与禁绝随之而来的,是渔业的萧条。历史上,马祖地区渔业捕获的水产品,除少数自给自足外,大多销往大陆,两岸对峙后,这一销路被完全切断。

  “马祖到台湾岛最快的商船也要20个小时才能抵达,慢的话要两天,生鲜水产根本不可能存放这么久。”张良卫回忆说,父辈们只能将数量极为有限的捕捞物晒干或者腌制,制作成虾皮、梅香鱼干等,低价出售。

  有时,张良卫的父亲和渔民们会把打捞上来的鱼倒掉一半。“这些鱼自己吃不完,也卖不出去,不如把它们放回海里。”张良卫说。

  马祖渔业的萧条恰逢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工业的兴起,为了寻求更高的收入,不少马祖渔民抛弃祖祖辈辈沿袭的职业,前往台北,成为城市中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其中就包括他的两个兄弟。

  “我舍不得离开马祖,打渔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因此,就留了下来。” 张良卫说。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但当时台湾仍处于“戒严”状态,对于马祖地区渔民的管控毫未放松。

  不过,张良卫和乡亲们却感受到两岸关系在静悄悄地变化,在打渔的时候,他们发现,大陆的渔民会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向他们介绍大陆政策的变化。一些马祖的渔民开始尝试打听联系自己在大陆的亲人,其中的大胆者,甚至不惜违背台湾当局的命令,前往大陆海域与亲人相见。

  1987年年初,带着多年夙愿尚未达成的遗憾,张良卫的父亲离开人世。同年11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不少马祖渔民渡海前往福建探望被分隔多年的宗亲。

  一水对望,阻隔了骨肉亲情,时间的车轮已经走过近40年,对于张良卫而言,这一天来的有点迟。“父亲差一点,就可以见到自己的弟弟。”张良卫说。不过,他也成为了最早一批返回大陆探亲的台胞,见到叔叔,替父亲完成了未了的心愿。

  自此之后,张良卫便成为了往返于两岸之间的常客,二十多年来,两岸间的往返愈趋便利。

  以前马祖的台胞前往大陆,必须提前从马祖飞到台湾岛内,前往香港办理手续并转机,再飞往目的地。那时从马祖到黄岐,4.8海里的距离却必须耗费几天几夜的周折。而如今,这一旅程乘坐25分钟的客运航线即可到达。此外,曾经必须提前申请并取道香港办理的一次性台胞证,也为可免签入境的卡式台胞证所取代。

  “马祖与大陆的一日生活圈已经形成,这是马祖许多老一辈人的心愿。”张良卫说。

  除了探望亲人之外,曾经禁绝的两岸渔业也得以交流。雇佣大陆渔工帮忙生产经营,对海上遇险的大陆渔民进行紧急援助,帮助漂流到马祖的大陆船只进行修补并护送出境,借助大陆的广阔市场推介马祖水产品……与曾经的对峙隔绝相比,如今已是一番新的天地。

  6月3日,身为马祖区渔会理事的张良卫随团来到福州市,参加2016海峡渔业周。

  在此次海峡渔业周上,马祖专馆首次亮相。全球最高的妈祖石雕像、依山傍海的石厝、梦幻而唯美的蓝眼泪、乘风飞翔的中华凤头燕鸥、具有马祖特色的舞狮表演……张良卫兴奋地向大陆的朋友介绍着自己的家乡。马祖代表团此行还带来了鱼丸和高粱酒等特产,和大陆的同胞进行分享。

  “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是来之不易的,希望能够更多互相往来、互相了解。”张良卫说。他期盼着,两岸的交流能够继续扩大,常来常往,越走越亲。

[责任编辑:赵苗青]

相关内容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