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两岸情

96岁老台胞吴炳炎回乡祭祖

2016年05月06日 15:21:5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今年96岁的老台胞吴炳炎先生,1920年生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竿子坪镇(注:现改为镇)桐油坪村。听其家乡亲人介绍,自从1987年第一次带着河北籍的儿子回家祭祖,至今已经回家拜祖4次。每一次回家都会在老家呆上个四、五天时间,与亲朋好友畅谈交流,追忆少年时光、重温故园情怀,哪怕远在海峡对岸,对故土家园的一片拳拳之心更是与日俱增。

  好学少年。 听其家人、亲友介绍及本人相关文字记录,他有5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本人原名吴胜畅,字炳炎。小时候,放过牛,砍过柴,读私塾,身体很棒,成绩很好。后来,他的父亲还把他送到凤凰县城读文明学堂---文昌阁小学,接受当时最好的小学教育;在那里,他坚持发扬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仅用4年光阴就跳级读完6年的小学课程,并考取当时的湖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并立志报效祖国。

  投笔抗战。 在吴炳炎17岁那一年,他又考取当时的湖南国立体专。那时适逢1942年抗战正在艰苦阶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他毅然报考了当时的国民党空军官校第17期飞行班,并先后到印度、美国学习战斗机飞行等相关技术,在1945年学成归国并立即参加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在1945年6月8日第一次执行任务轰炸并扫射日本在武汉的军营和军库;在6月12日又起飞战机准备轰炸兰州黄河大铁桥以切断日军后路,在飞往目的地途中,作为副驾驶吴炳炎向正驾驶员美国人杰克少校进行战况分析判断并主动建议说,“轰炸武汉日本军营时,日军没有反击,说明日军已无力抵抗,轰炸大桥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轰炸大桥要殃及附近的百姓……”,杰克采纳了建议后掉头又去轰炸日本在武汉的军营和军库,保住了当时的兰州黄河大铁桥,随后在全国抗日战场的全面大反击下,不到半年日本就无条件宣布投降,吴炳炎与其战友一道为反击侵略、维护全体中华民族儿女的尊严与荣光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家情深。 吴炳炎老先生始终保持着“湘西男儿重情义”的本色。在日常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每到月夜,月是故乡明,思乡情绪更加浓郁,每每都想回家来看看阔别了六十余年头的家人亲友,到自己的家乡坡头上走一走、到亲友家中坐一坐,并且随着时光的推移,回家的念头愈发浓烈,甚至迫不及待。1987年年底,67岁的吴炳炎老先生,在垂暮之年第一次带着河北籍的儿子踏上了回家探亲祭祖的路,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看到自己还健在的亲人及儿时的伙伴,大家相拥而泣,吁嘘不已,此情此景,感人至深。截止2015年11月,吴炳炎老先生已是第4次携带亲人返乡团聚了,因行程安排,每次均坚持住上4、5天时间,以尽寸心。

  人老心红。 吴炳炎老先生退休后,还照样退而不休,继续坚持发扬他本人具有的热爱生活、好学上进、敢打敢拼、团结务实、敬业奉献等良好精神风貌,不仅热心服务乡邻,还积极坚持体育锻炼,成了打羽毛球的“高手”,并多次参加各类大赛并取得好的成绩,吴炳炎老先生就一个念头,通过坚持锻炼身体,坚持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多带后辈们回到故乡以尽衷情。目前,吴炳炎老人已有17个子孙后代了,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长老了,他思恋故乡并先后4次回家乡拜祖、小住,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把“月是故乡明”、“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最传统、最朴实、最美好的家园情结在子孙后代中传唱和延续,为两岸同胞共有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尽上一份心力……(中国台湾网湘西州台办通讯员 龙寅)

[责任编辑:赵苗青]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