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漳浦竹马戏改用“竹枝”代“竹马”。(资料图片)
竹马戏《唐二别妻》剧照。(资料图片)
台湾青年表演布马阵。(资料图片)
传统竹马戏的竹马道具未被简化。(资料图片)
竹马戏传承人向老艺人请教传统竹马戏的基本功。(资料图片)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张辉 通讯员 张文艺)
据专家考证,竹马戏是最早传入台湾的大陆戏曲剧种,起源于漳浦,历经数代传承与革新,依然在两岸拥有众多戏迷。如今,它的传承人希望找到更多散落在民间的两岸老艺人,携手传承和发扬这项中华民间传统艺术
追溯渊源
2月20日是农历正月十三。这天一大早,一批来自台湾的摄影发烧友,便蹲守在南靖县金山镇新村村关公庙前。他们翘首以待的是,即将开始的竹马戏表演。
8时许,9个不满10岁的孩子“骑”着竹马出场了。竹马以竹篾扎形,外蒙绸布,贴着红、黑、赤、青等各色吉祥纸,糊制成马的形状。孩子们被打扮成昭君、番王、婢女等角色。在南靖竹马戏传承人林朝元老人的带领下,上演一出《昭君出塞》。
“台湾也有类似的表演,但经过多年演变,仅保留部分竹马元素。”陈鼎鑫是台湾新北市摄影学会荣誉理事长,过去几年他几乎拍遍了台湾所有的民俗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知南靖山区还保留着竹马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便决定用镜头记录下宝贵的画面。
竹马戏的前身是唐宋年间流行的“竹马灯”舞蹈。唐代开漳时,竹马灯随着唐人传入漳州地区,后来不断融入多种戏曲元素,逐渐从民间舞蹈演变为戏曲形式。因此,漳州竹马戏,素有“唐宋遗音”之誉。
“相传200年前,泉州梨园戏班乘船遇险,被漳浦六鳌半岛的渔民救起,便留下教戏传艺,当地竹马灯艺人跟随学习了梨园戏的剧目和曲调。因此,漳浦六鳌半岛被认为是竹马戏的发源地。” 漳浦县竹马戏传承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晓荣说。
明清时期是竹马戏的鼎盛时期,之后竹马戏开始走出漳浦,流传到南靖县、华安县、长泰县,甚至粤东一带。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这时,竹马戏也开始漂洋过海到了台湾。
据专家考证,竹马戏是最早传入台湾的大陆戏曲剧种。如今,台湾竹马戏被称为“布马阵”。“布马阵起源甚早,但原先并非叫布马,而是与布马形态相类似的竹马戏。”台湾中华民俗艺阵研究室主持人吴腾达认为,台湾布马阵虽已退化为歌舞形态, 但它仍保留着漳州竹马戏的部分传统, 比如演唱歌仔、南曲等。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