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出生的两岸婚姻子女,于哈尔滨体验传统马拉爬犁。(图自台湾中时电子报)
中新网2月22日电 据台湾《旺报》报道,台湾新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徐春莺,前两年发现女儿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看法与她迥异,感到非常震惊,于是极力推动两岸婚姻子女赴大陆交流,希望两岸的下一代能求同存异,莫愈走愈隔阂。
早在1993年就嫁到台北的徐春莺,出身上海世家,文革结束时正好高三毕业,她以极佳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企管系,毕业后也获分配工作。
她的老公卜先生则是1949年5岁时到台的江苏人,因为返上海寻访亲戚,辗转找到徐春莺帮忙。两人并无情愫,一场探亲让两人互留地址,通了2百多封信,直到徐春莺有机会要到日本读书,拜托卜先生帮忙找日籍保证人。卜先生对日本没好感,很突兀的问她一句:“要不然嫁给我,到台湾来。”
讲到这段过往,徐春莺未语先笑,没想到就这样变成台湾媳妇。“我来台湾一星期就想逃回上海。”徐春莺回想乍到台北时,环境并不如想象中优雅。但生活就是要适应,终究她也成了家庭主妇,与老公先前收养的侄子侄女成为好朋友,还指导他们写论文。
过去几年,徐春莺投入陆配服务工作,跟部分“立法委员”陈情修改法令。就在她当上新移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后,忽然发现,应该算是“正统外省家庭长大”的女儿,虽然从小被带回上海多次,也学会讲上海话,竟然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她不同。
徐春莺惊觉,台湾的社会氛围、教育环境,有某部分跟大陆愈走愈远了。于是积极奔走,去年起带两岸婚姻子女到大陆参访,进入科技研究中心,到东北滑雪,希望拉近两岸青年的距离,以沟通了解避免互相敌视。
她特意安排台湾初二到大学的学子,到大陆的科研机构参访,实地操作最新的3D科技;年初的冬令营则到哈尔滨,看大地山川之美,体验当地的马拉爬犁。
徐春莺还策划带婆婆回娘家活动,让陆配带着台湾婆婆到大陆,双方家长再次会面,促进两岸交流。她始终认为,两岸之间若没有沟通渠道,代沟就会产生,希望以一己之力,促进两岸和谐,这才是两岸人民之福。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