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从未去过台湾。但对于台湾的印象,却是久远。
上世纪70年代末,我还是个小学生,有一次在老家田间道路玩耍,忽然看到天空上飞机掠过,洒下纷纷扬扬的彩纸片。拿回家给母亲看,说是台湾国民党要反攻大陆的宣传单。家里那台老式收音机偶尔也会收到台湾广播,那时称为“敌台”。幼小的心感到神秘又害怕。那时看电影,有民国时期《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当然更多的是反映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革命斗争,例如《羊城暗哨》,还有口口相传的反特小说《一双绣花鞋》。
此后很久,台湾在我心中便没有了印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大学,琼瑶的小说、林青霞和秦汉的电影、邓丽君的歌声风靡一时,学校还举办大学生电影节。我参加法学院的影视评论兴趣小组,看了不少时新电影,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坐在苏州市电影院里,我哭得稀里哗啦。导演和演员虽非名角,但内容感人至深。
九十年代初读研究生,虽然学习的是法律,但对经济学和亚洲四小龙产生了兴趣,常看新华社《参考消息》,关于台湾的新闻都在第四版左下角。后来提"九二共识",大陆和台湾的关系缓和。但我对于台湾一直没有特别的兴趣,觉得那里人名很奇怪。倒是台湾电影《饮食男女》深深吸引了我。其时我并不知李安是大导演,因为我是个吃货,尤喜美食,觉得郎雄扮演的老厨师真是出神入化,把人性、哲学、文化与饮食完美结合。今年大陆电影《老炮儿》,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可与之类比。这两部影片都获得了金马奖,可谓实至名归。
本世纪以来,台湾越来越多进入我的视野。例如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2008年林毅夫成为世界银行副行长、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今年初蔡英文当选和周子瑜事件,蒋经国的改革,以及大陆游客和台湾食品。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台湾演员赵文瑄,他的电影《喜宴》《辛亥革命》和电视剧《雷雨》《大明宫词》都看过,尤喜他在电视剧《千秋家国梦》的军人造型,儒雅且威武。2013年,读初二的女儿参加北京市与台湾的中学冬令营,远赴台北、台中和新竹三地,参加新竹市的花车游街,还结识了当地一名女中学生,互赠礼物,非常兴奋。她后来还去过美国、新加坡和香港游学,在她的印象里,台湾是个安静且有温情的地方。
(阚敬侠,博士,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权益保障处处长,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兼职硕导、客座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本文是作者为橙新闻独家供稿。)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