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6日电(记者陈爱平 许晓青) 4年前,在台北市一家银行上班的“80后”职员翁愉婷(Lena)和许瑞婷(Olivia)突发奇想:韩剧这么火,韩版服饰这么流行,为什么不去海峡对岸开一家服饰精品店?
如今,在上海市中心淮海路的后街——新乐路,愉婷和瑞婷的梦想变成现实,她俩英文名字的首字母连在一起就是她们的服装店“闺蜜橱窗”的英文店名OL Closet。浓密的梧桐树下,“闺蜜橱窗”藏在被吴侬软语包裹着的里弄深处,复古风格的装修中又透出一点台式小清新,别有一番风情。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滩,不做网上淘宝店,专做实体店,“闺蜜橱窗”靠什么才能站住脚跟?对于记者的疑问,这对台湾姐妹花的回答出乎意料:最初来到大陆,她们只想“变爱好为事业”,甚至“不计成本”。
“记得当时中介告诉我,新乐路是上海时尚的风向标,各种特色服饰小店多,销售也非常红火。于是我就在新乐路租了一个店面,其实就是一个大约60平方米的店铺隔成的两间,我们租了其中一部分,大约25平方米,月租金3万元。”翁愉婷回忆道。
这时候,她的同事许瑞婷也入伙了。于是这对好闺蜜总共筹了折合6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就风风火火在上海创业了。
很快,她们就发现,把爱好、梦想变作现实并不简单。翁愉婷坦言,创业之初光凭一腔热情,此前读书、工作也都没有接触过时尚行业,更没有服装设计、生产、经营的经验,两个人走了弯路,交了不少“学费”。
“最开始,我只想做精品服装。当时我们两个亲自去韩国挑货,亲手挑选各种‘made in korea’的服饰,但这样成本非常高,每个月进货算上交通费、住宿费等等,要4万元人民币。”许瑞婷回忆,“至于成本,当时都没有特别的精打细算,甚至每次到韩国进货,上海的店铺就要关掉几天,租金就白白‘溜走’。”
让这对闺蜜更伤心的是,2011年时新乐路的生意,也并不像中介描述的那样红火。新乐路“鼎盛”时期,生意最好的店铺日营业额可达20万元。但她们开张时,已经“赶了晚集”。
人生地不熟,种种挫折没让愉婷和瑞婷打退堂鼓,而是慢慢适应调整。坚持1年半后到2013年,小店奇迹般地“扭亏为盈”。“人气是养出来的。”她俩总结说。
一方面迅速改变亲自进货的旧模式,改用向海外下订单的办法,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她们试着和每一个顾客交朋友,积累人脉。如今在“闺蜜橱窗”的500多名“会员顾客”中,大部分都是回头客,每个月坚持来店里挑选服饰的有100多人。
“我们把台湾人做生意讲究的亲切特色带到了上海。除了帮她们选择衣服之外,顾客们的建议也会被采纳,我们进货的风格、款式,都跟她们的需求密切结合。”许瑞婷说。
“‘养’顾客的方式,也让我们和顾客一起成长。”适应上海的多元文化特色,如今“闺蜜橱窗”也开始引进一些设计师款、欧美款等。
“闺蜜橱窗”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她们并不准备发展网店,而正筹开第二家实体店。
“现在一些电商企业存在虚假宣传的成分,通过美化照片给消费者非常高的预期,才出现‘买家秀’和‘卖家秀’完全不同的情况。而我们坚持最笨的方式——店里所有衣服的展示,都是自己和店员亲自穿上身,然后对着店里的镜子用手机自拍出来的。”翁愉婷解释说,“很多贴心的服务,是电商无法做到的。”
4年过去了,巧合的是,两人都在上海找到了男朋友,并正规划着“爱的小窝”。展望未来,这对台湾姐妹花希望能在上海做出一家更高端的工作室。相对于现在以服饰为主的店铺,工作室将更强调“整体形象”。
“我们很爱上海这个‘魔都’。在这里创业,激情真的很重要,不能犹豫。因为一犹豫,你就慢了。”愉婷、瑞婷异口同声地说。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