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喜饼我们家也有!”13岁的台胞邹易修来自台湾南投县,一看到上桌的第一道菜,他就兴奋地嚷道。邹易修口中的台湾喜饼,其实是漳州市华安县的特产——手工月饼,是两地喜庆场合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这趟华安之行,邹易修找到了不少家乡元素。
4月6日,邹易修一家三口跟随40人的寻根团,来到华安寻根谒祖。三天的行程,他们和华安的邹氏宗亲,前往平东村、和春村、绵治村朝拜两地共同的信仰广佑圣王,共叙两岸同宗情。
“这是我第一次回到祖地,一切都似曾相识,希望大陆的宗亲也能够来台湾,我一定当好向导。”两岸邹氏宗亲共聚一堂,邹易修的父亲邹金璋边抒发乡情,边向同桌的宗亲发出邀约。
落叶归根多感慨,寻根问祖满艰辛。宗亲重聚的背后,是老一辈邹氏同胞长达数十年的千里寻根故事。
“我们都特别想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今年64岁的邹坤华是台湾南投县邹氏宗亲会的常务理事,他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从父辈口中得知,自己的根就在海峡对岸的“漳州府”。从20岁开始,他就踏上了寻根之旅。
但先辈留下的线索极其有限。“祖先的墓碑上记载,我们的祖地在漳州府南靖县长窖总。”邹坤华表示,在地图上,他找不到“长窖总”究竟在哪里。多年来,他曾多次修书至南靖地方政府,均未找到答案。
一次偶然的机会,邹坤华从一位简姓友人的族谱上,看到了相似的字眼——张教总。该友人的祖地位于南靖县梅林镇,所谓的张教总便是如今的梅林镇长教村。“会不会是祖辈在口口相传中,把张教总误传为长窖总呢?”邹坤华推测。
2004年,邹坤华主持续写邹氏族谱。一直悬而未决的祖地问题,亟待找到答案。带着现有线索,邹坤华一行人步入南靖县,寻找祖先足迹。
在当地各方的帮助下,邹坤华得知,南靖共有两个邹姓聚居的“邹厝”。一个位于金山镇,一个位于梅林镇。经过实地探访,前者很快被否定掉。于是,寻根者来到梅林镇。在这里,熟知地方历史的和贵楼主人告诉邹坤华,其祖先曾居住在梅林镇长教村,也就是如今广为人知的云水谣。只不过,当地已不见邹人踪影。
“邹氏族群离开长教村后,因路途遥远,需翻越艰险的摩天岭,所以外出者难以回归,不少人迁往台湾。”和贵楼主人告诉邹坤华,随着邹姓在当地的没落,邹氏祖祠也被出售,并在20多年前倒塌。
这让邹坤华很不甘心,他决定进一步追根溯源,目标便是与南靖县接壤的华安县。这里是漳州邹姓人口分布最多的地方。在华安,邹坤华结识了当地邹氏宗亲会的邹东清与邹清水。在与二人的接触中,邹坤华发现了“新大陆”——两地有着几乎一样的口音。“邹在两地的方言中,都念作‘街’,这在别的闽南语地区并不常见。”邹东清说。
“新大陆”不止于此:双方的饮食习惯如出一辙、两地百姓都信奉广佑圣王、均为南宋名臣邹应龙的后裔。
寻根之旅终有所获。但双方的互动才刚刚开始。2014年10月31日,22名来自南投县的邹氏宗亲组团来漳,在华安县知名土楼——二宜楼共同抚昔追今。半年后,近40人组成的寻根团再次来漳,共同谒拜广佑圣王。
“在台湾,我们采用自由报名的方式,没想到报名者众多,一下子就满额了。”邹坤华说,“这样的寻根活动将持续三年。不仅仅是我们回来,我也希望华安的宗亲能够到台湾,血浓于水,只有有来有往才能加深亲情。”(记者 张辉 邹南清)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