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两岸情

辛亥元勋向海潜家族:父辈戎马一生 后辈情系两岸

2015年01月27日 11:04:4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1月27日黄石市消息 大冶和平街,是大冶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之一,高楼耸立,早已看不出过去的印记。在商铺夹杂的一栋居民楼里,89岁的盛兰英老人独自居住着。

  在她家的客厅上赫然挂着三张照片,分别是她的公公向海潜,老伴向铁铮,儿子向柏林。虽然他们都已经离她而去,但盛兰英始终不愿意搬离故乡。

  每次,向榕铮从台湾回来看望嫂子盛兰英时,便是她家最热闹的时候。而他们的共同话题,始终离不开父亲向海潜投身革命的戎马一生。

  追随孙中山屡立战功

  向海潜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和杰出将领之一,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深得孙中山的器重。

  向海潜,族名向能宪,字松坡,生于1888年正月二十日。他出生在大冶城关和平街一个普通的家庭中。

  向海潜少怀救国大志,年仅15岁就毅然离家去省城武昌投军。入伍后,他接触进步会党,组织革命力量,秘密从事旨在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国的活动。在军队里,他结识了同乡同军籍的黄申芗,两人情同手足,于是,向海潜将自己在军队中秘密组织起来的“群英会”,与黄申芗组织的“共进会”合并在一起,仍称“共进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成了武昌起义的基石之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起义前夕,向海潜负责与炮队联络。起义开始后,他率领民军攻打汉口,为武昌起义的胜利立下了战功。湖北省都督府成立时,向海潜被任命为都督府参谋、武昌卫戍司令。

  向海潜追随孙中山,屡立战功。孙中山虽长向海潜22岁,却常以“向大哥”呼之,并常将亲笔书法赠向海潜作纪念。

  1923年,向海潜来到上海,创立洪门五圣山。到抗日战争爆发时,上至四川、下达江浙,无处不是他的实力范围。向海潜在理事会上要求,具有爱国传统的洪门成员积极投身抗日斗争。

  “七七事变”爆发后,向海潜更加积极投身于抗日洪流。他在桂林后方成立营运公司,创办西南机械厂,为前方抗日将士运送各类保障物质。有一次,日寇空袭桂林后方,向海潜公司运输队七辆满载物质的汽车正驶在途中,当看到数百学生四处逃散,形势紧急。向海潜当机立断,命令丢下所有物质,将200多名学生送到安全地带。虽然公司物质全部被轰炸殆尽,但他认为救了那么多学生,很是值得。

  抗战胜利后,向海潜于1946年回到上海。此时,蒋介石正积极准备内战,而在民族命运决战的时刻,向海潜开始向往进步,积极向中共方面靠拢。他坚持反对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力主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上海解放前夕,向海潜被特务机关列入黑名单,他本人和家属被劫持押上飞机送往香港。1953年,向海潜一家被迫迁往台湾。向海潜在台湾除参加洪门活动外,不参加其他活动。

[责任编辑:段雯婷]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