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有条胡同叫“杨梅竹斜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文化人的聚会场所,也是出版业汇集之处,如今是新开发的文化街区。
台湾青年设计师李扩在街上开了一家“书的设计店”。在浓郁的京味中,这家以黄白色调为主,墙上贴着前卫海报的小店显得有点另类。40多平米的铺面被隔成两间,一间用来陈列文创产品,一间是工作室,旁边还有个种了些花草的小院子。
“我来北京的时间不长,算很晚的吧。”2010年7月,在台北《GQ》杂志做了7年编辑的李扩辞职来到北京,在朋友创立的品牌策略公司工作。虽然团队只有5个人,但大家干劲十足,业务涉及服装、餐饮、零售等行业。
3年下来,李扩学到不少品牌形象和市场策略的知识,但他坦言自己对大陆市场还有很多不了解。“在写字楼里和国际化接轨很容易,但接地气比较难。”
李扩认为,台湾文创业的价值观和经验并不能照搬到大陆。“从音乐到电视,台湾经验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小。”在危机感驱使下,李扩决心离开CBD写字楼里“高大上”的生活,寻找“接地气”的机会。
2013年元旦,李扩辞职创业。在寻觅办公地点时,他来到大栅栏,与负责街区改造的公司负责人见了面。对方力劝他在杨梅竹斜街上开间书店,这建议“点燃”了李扩心底的梦想。
“那天很冷,但我的心情很激动。这是鲁迅、沈从文来过的地方,是世界书局、中华书局曾经的门市。这条街是有历史的。”在寒风中,李扩心潮澎湃,当场就给朋友打电话宣布自己的决定。
李扩随即投入20万元开始前期工作,谈租金、搞装修、招聘员工,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开发商同意租金优惠,但仍要每月6000元,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员工只有一个人,也是温州来京的“北漂”;工商注册遇到一些麻烦,还要再等一两个月才能办好。
尽管遇到不少困难,生意也才刚刚起步,但李扩并不悲观。他说,自己的梦“蛮大的”。按照计划,“书的设计店”的业务包含三大块:网站与电子杂志的编辑设计、出售书籍与文创产品的实体店、台湾文创产品的代销网店。
“你看,这是我设计的电子杂志。”李扩拿出IPAD给记者展示,随着手指在屏幕上的滑动,手表、珠宝、服装等产品图片依次呈现,页面简洁大气,动感时尚。现阶段,零售和网店的规模还很小,编辑设计仍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李扩说,7年杂志编辑生涯培养了他对平面设计的爱好与相关技能,3年品牌设计的经验让他初步了解了大陆市场,现在他来到了京味文化的核心大栅栏,每天观察、接触着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接没接地气我说了不算,要顾客说了才算。”
“现在很多商品都以台湾制造为噱头,我不想走这条路。”李扩说,好的产品会让人眼前一亮,然后消费者才会注意到产地。“这不是靠树个阿里山神木或者小火车就能招徕生意的。”
“书的设计店”另一大特点是注重互联网营销。店铺面积不大,长条桌和架子上陈列着书籍、笔记本、文具、装饰品、小雕塑、海报等。李扩称,这只是“展览间”而已,“顾客来这里逛过后会觉得意犹未尽,回家上网或者上微信公众号会继续看”。
店铺的网站现已开张,虽然内容还很简略,但艺术气息浓郁,看得出经过精心设计。李扩说,网站未来将会代理大陆、港台甚至世界各地的优质文创产品。只要能吸引到目标人群,他就成功了一半。
“前门大街人来人往,但客流还没被杨梅竹斜街吸引过来,就像水龙头没打开。”但李扩说,只要定位准确,这条百年老街有望成为第二个南锣鼓巷。
“大陆的市场太大了!”李扩说,这是他坚持创业的信心所在。他回忆起自己上一份工作曾服务过的一家杭州服装厂商,因为企业面临转型,毅然拿出300公顷土地设立电子商务园区,吸引了多家营业额数千万元的电商企业进驻。
“这种规模与魄力,在台湾不可能有。”李扩说,在台湾大家都有梦,但不太敢尝试。大陆为青年人提供了追梦的舞台。他的一位前同事不久前也在杨梅竹斜街开了一家服装店,两人经常互相鼓励,交流心得。
“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已成趋势,未来的‘北漂’只会越来越多。”李扩说,找机会他还想去上海自贸区看看,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机会。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