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咖啡和地瓜稀饭同在,教堂和祠堂并存,海蛎煎和比萨一起飘香。曾厝垵,这个位于厦门环岛路上的渔村,现在已经成为文艺青年集中地,是背包客必到之处。
从普普通通到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文艺渔村”,曾厝垵的转变源于去年7月厦门开展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国办街、旗杆内街、教堂街、中山街、文青街——五条纵横交错的老街和十八条网状般的小巷串起了曾厝垵的“美丽蜕变”,“土著居民”、“第二代曾厝垵人”,甚至台胞在这里安居乐业,并经常聚集在一起发动“头脑风暴”,为曾厝垵的未来出谋划策。
“好一个幸福、美丽的乐活之地!”3日,记者在曾厝垵采访时,听到游客频频赞叹。
收入翻了好几番
3日中午,烈日当空,依然有成群结队的游客穿梭在曾厝垵古老又有时尚气息的街巷中,道路两旁750多家个性小店,引得游客争相拍照、留影。
许多游客不知道,改革开放前,曾厝垵曾是海防前哨,外人不能随意进出。改革开放初,由于远离闹市和工业集中区,尽管拥有旖旎的海边风光,曾厝垵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随着厦门加快城市化进程,曾厝垵悄然转变。土生土长在曾厝垵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史志庆记得,环岛路开通和曾厝垵“海鲜舫一条街”建成,使这里经历了两次“质变”。“此后,来这里吃海鲜的人越来越多,渐渐聚集了旺盛的人气。”
淘海人茶货铺,是最早在曾厝垵开张的茶叶伴手礼店。店老板、曾厝垵文创会会长纪宏跃以前在上海从事广告业。2010年,他从曾厝垵的变化中看到了商机,当即回到这个他生长的地方创业。
从一开始只有一家15平方米的小店,到现在开了分店,纪宏跃说自己的店“卖的不是茶,是创意”。粉色的狮子代表人际好运,绿色的狮子代表健康,蓝色的狮子有镇宅之效……有了不同的外包装,纪宏跃的茶顿然多了许多趣味,成了抢手货。他说,仅分店,年营业额就能达到30万元。
沿街小店的楼上,有许多家庭旅馆,生意都相当火爆。史志庆说,去年,曾厝垵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每天游客超过4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曾厝垵居民曾胎阳很感叹:“以前我当渔民,不仅要下海打鱼,还要到工厂打工,很辛苦。这三四年,家里的房子出租开家庭旅馆、做店面,收入翻了好几番。和我一样的居民有很多,大家的生活都好过多了。” 下转第2版
临海听风“创生活”
现在的曾厝垵,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从外地来的,被称作“第二代曾厝垵人”。
马克是台湾人,2003年来到厦门,因为迷恋冲浪和朴实悠闲的村庄,2009年在曾厝垵“落户”。马克希望能和更多人一起“创生活”,便在网上发帖,邀请大学生来他的客栈做义工,客栈则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
海边的小贝壳涂上油漆,成为花瓶上的装饰物;废弃的砖头,摇身一变成为了复古灶台……5年来,300多名大学生来到马克客栈做义工,体验创意的乐趣。
曾厝垵的业主、商户纷纷学习马克的做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快乐的生活气息。
“曾厝垵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实现了人们心中那种临海听风、过悠闲自在慢生活的梦想。”马克说。
泉州人阿洪就是追求慢生活的人。他在曾厝垵卖手工小布包,一个8元,没有店铺,没有摊位,可是怡然自得。
白天,厨房中烹饪自创美食,绿荫下品茗话家常;夜色降临,鱼、虾、蟹、贝、螺,大快朵颐,聊得投机,喝得尽兴——“红尘俗世放墙外”的感觉,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也为曾厝垵的未来创造了无限可能。
幸福共同缔造
曾厝垵发展成为一个集文化创意、音乐、民宿、餐饮等于一体,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村落,然而,过度商业化、违法建设等也曾困扰着它。“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破解了这一系列难题。
在这个行动中,政府的角色从“主导”向“引导”转变,把社区事务的决定权交给居民。
今年4月,思明区为提升曾厝垵文创村的空间环境,将居民请上“圆桌”,向规划师当面提出意见建议。据介绍,居民提出的好建议未来将被植入思明区“共同缔造”的实践中。
曾厝垵居民热情参与“共同缔造”行动。拥湖宫改造工程涉及相连的几家店面,业主吕先生权衡轻重,毅然点头,拆!可是,突然停业,商户将面临损失。吕先生二话不说,自掏腰包赔偿商户损失。商户们在限期内搬离,一个看似棘手的拆除工程,就这样顺利推进。
“我们让地让利,但提升了文创村的整体环境,更吸引游客,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吕先生说。
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曾厝垵的业主和商户分别自发成立了业主协会、文创会,“两会”承担在居民、商户间沟通协调、化解纠纷等工作,维护良好的生活、经营环境。现在,居民和商户有什么问题,已习惯先找“两会”,不但矛盾少了,还为政府节省了行政成本。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