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乃华的时候,她正和先生陈小桦忙着给孩子换尿布。孩子8个月,一个月前刚从台湾台北来到青海西宁。“看到了吧,我们把小宝贝都给带来了,这就是我们扎根青海的决心。”陈乃华笑着说。
35岁的陈乃华是青海首位台湾籍女教授,现就职于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朋友们都叫他们“青海台客”,“其实我们一直都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人,朋友们很友好,这里也是我们的家”。
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陈乃华,大学攻读民族学期间接触了藏语,并深深地被藏文化吸引,尤其是唐卡艺术,“记得一次期末考试,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幅唐卡让同学们研习,画面精美绝伦,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1999年,仍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读本科的陈乃华,和同学辗转北京、青海、西藏,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长途背包旅行,被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华底蕴吸引。“那时候,我心中就冒出一个想法,毕业后一定要到大陆,来亲近这里的土地、研学这里的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唐卡艺术的精绝。”
2001年,陈乃华成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谈起那段在北京的日子,“很快乐,学院里有很多来自青海黄南、海南的藏族同学,整天和他们混在一起”。这期间,同学们口中的家乡故事让陈乃华向往。
2002年的暑假,陈乃华独自背着行囊,来到青海“热贡艺术之乡”黄南藏族自治州,参加了有几百年历史的歌舞祭祀活动“六月会”(藏族称为“周贝勒柔”),“那次看到了血祭祀插扦、神秘的藏族祭祀舞蹈、听到了最纯粹的‘拉伊’(藏族情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唐卡艺人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创作”。那个炎热的夏天,陈乃华整个假期“赖”在了黄南,“正是那次,我在黄南认识了许多朋友,有阿哥阿姐,还有一位慈祥的老阿妈。”现在,陈乃华到黄南“就像是回娘家一样”,藏乡的角角落落她已走遍,每次回黄南“就是到家了”。
回想第一次到黄南,陈乃华有一个遗憾,“当时我跟唐卡画师提出请求说要学习唐卡,但是被拒绝了,那时候唐卡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还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
“现在这个传统早已被打破,许多女孩子都成了画唐卡的高手。”陈乃华说,“黄南的唐卡艺人现在希望有更多人来研究和学习唐卡”。
2010年底,在北京大学完成了近五年的博士课程后,陈乃华把自己几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寄给了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院长马成俊,“我在信中说了自己对于青海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于藏文化的热情”,没多久,陈乃华成了学院的老师。
2012年,陈乃华和自己的先生在黄南州办了一场盛大的藏式婚礼,60余位台湾的亲朋好友来到黄南,“老人看到我们在黄南有那么多的阿哥阿姐,很放心,爸爸妈妈都说,这里的家看上去比台湾的还要好”。婚礼上,夫妻俩的许多藏族朋友都来祝福。
陈乃华的研究方向是藏族唐卡艺人的保护,“如今这些唐卡艺人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是走向资本市场,还是回归传统,这不仅是唐卡艺人面临的选择,也是整个学术界面临的选择”。
陈乃华和自己的先生拍了两部关于唐卡的纪录片,“唐卡只是我们关注藏文化的一个切口,我们希望能为这种文化找到一个更好的良性出口”。
陈乃华说,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会定居在青海,“我们喜欢‘青海台客’这个名字,会一直做下去的,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我们了解青海”。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