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南方海岛特色的雕梁画栋,与台湾城隍庙相似的庙宇配饰……平潭五福庙(上图)以其独特的“一庙两城隍”而蜚声海峡两岸,这座历经两百余年风雨的庙宇,从侧面见证了海坛“班兵换防”的历史事迹,追溯了一段有史记载的岚台缘。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平潭城关南街的五福庙,走进殿内可见一尊一米左右的台湾城隍神像,其后是一尊高约两米的五福“都城隍”。平潭科技文体局副局长赖民告诉记者,“一庙两城隍”十分罕见,可谓见证了平潭和台湾两地的交往历程,是两地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佐证。
“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大批台湾香客前来祭拜。”赖民介绍,五福庙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又进行修缮,近期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自清代以来,平潭就是海防重地,清廷在平潭和台湾之间实行戍防换班制度,每三年换班一次,历时达200余年。当时,在两地轮流驻防的兵勇,为能够处处化险为夷,遂筹资将台湾城隍神像移奉海坛岛,供奉于五福庙,祈求神灵保佑。
台湾城隍移奉平潭后不久,由福建赴台的官吏、将士、商人、船员,均到此叩拜,祈求庇佑。此外,台湾商船来岚经商贸易时,也要到五福庙烧香祈福。两岸民众对其顶礼膜拜,共同将之奉为“除暴安良、护国安邦”的保护神。
“五福庙建筑架构为木石结构,颇有传统建筑文化的独到之处,而且其庙宇结构、香火设置与台南、新竹两地的城隍庙有异曲同工之妙。”赖民说。
有趣的是,在台南、新竹两地的城隍庙,门楣上端的背面都安置了大算盘,而在五福庙大殿门楣背后的大壁上,也同样悬挂一硕大的木制算盘。村民告诉记者,算盘是用以裁判钱财纠纷,辨别是非,惩戒邪恶。在市井坊间,若出现账目不清,总有一句口头禅脱口而出:“到五福庙算去”。
无独有偶,平潭请来了台湾城隍,而在澎湖马公岛上的“海山馆”,也出现了海山城隍,这是由平潭籍士兵换防到澎湖时,由家乡移奉过去的。据了解,当时是为了解决换班、退役的戍兵以及等待船舶返回平潭同乡们的食宿问题,就建起了海山馆,庙中祭祀海神妈祖和海山城隍。后来,澎湖海山馆成为了在澎湖的平潭人聚会、住宿、祭祀等的主要场所。
在台南也有一座“海山馆”。据《平潭县志》主编吴金泰介绍,台南海山馆位于台南安平区效忠街上,又名海坛馆,是清代驻防台湾的平潭水师班兵所兴建的兵馆。该馆祭祀的五福爷,令人不禁联想到平潭的五福庙,据考证两者的香火也是一脉相承。
吴金泰告诉记者,五福庙与海山馆见证了海坛镇水师与台湾、澎湖戍兵换防守土的那段历史,而台湾的宫庙内祭祀的神祇(如软身妈祖、海山城隍),以及不可或缺的祭祀活动,皆是缘于平潭籍兵士将平潭民间的习俗、信仰带到了台湾的驻防地,这也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岚台两地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
[责任编辑: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