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1月9日武汉消息 日前,来自广西、随州、武汉的首义元勋吴醒汉后裔,风尘仆仆地赶到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向黄陂区台办裴高才赠送了一面“情系辛亥英烈,墨铸首义春秋”的锦旗,并首次到祖坟扫墓。这也是吴醒汉逝世73年后,孙辈们首次返乡寻根祭祖。
吴醒汉,又名基培,字厚斋,1883年(清光绪癸未年)生于湖北黄陂东乡(今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栖凤村)解家田,是直接参加夜武昌首义战斗的两名司令部领导成员之一,也是谋略处与集贤馆的主要领导人,有“首义金刚”之誉。
吴醒汉因贫困自幼随父母流落到湖北随州市随县高城镇,其父在油榨作枋当榨油工,积劳成疾早逝。其母年轻守寡,抚养吴醒汉和两个妹妹。及长,前往武昌投笔从戎,进入湖北新军当兵,在军中与蔡济民组织将校研究团,加入同盟会与共进会。首义前夕,被推为辛亥武昌首义革命军司令部的21名主要成员之一,参加了汉口刘家庙之役、汉阳与武昌保卫战,二次革命与护法战争。
吴醒汉历任军政府军务司副司长、军备司司长、战时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都督府参谋长兼护军司令、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将军府将军,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等。民国成立后,授陆军中将,勋四位。1938年8月18日在黄陂老家病逝。
吴育有二子裕国、裕民(后改名吴云起),二女裕文、裕智,养子裕生。长子裕国黄浦军校毕业,历任国军中校与上校团长等职,1949年在桂林投诚,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教育工作。幼子裕民,曾任南京政府高级法院任法医兼武术教练、中医疗养院少校院长,参加了著名的广西昆仑关对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在广西桂林与南宁悬壶济世。长女早逝,幼女裕智在武昌黄鹤楼小学教师退休。由于其后裔长期分布在广西与随州,加上历次政治运动受冲击,与老家失去联系,随着第一代、第二代人的去世,第三代人对祖坟在何处一无所知。裴高才虽然写过多版本的吴醒汉传,对其祖籍的具体地址也查无下落。
2011年春夏之交,现居广西南宁的吴醒汉嫡孙吴璐在网上看到报纸报道“黄陂作家撰写《辛亥丰碑》三部曲”后,就通过其表姐邓小红与家乡联系,希望查找吴氏祖籍在黄陂何地。由于吴姓几乎分布于黄陂每个乡镇,通过各街、乡镇场统战宣传委员查找吴家大湾、吴氏宗谱,均无结果。故吴璐、邓小红全家千里迢迢首次返乡,并未找到祖坟,只到黄陂辛亥名人墙凭吊了一番。但他提供了尘封数十年吴醒汉照片,收入裴高才主创的《辛亥首义百人传》与《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中。
不久,家在随州的吴醒汉嫡孙女吴艳玲,在裴高才的“文心一点”博客上看到《辛亥首义百人传》中收录了《吴醒汉传》后,再与家乡取得联系。吴艳玲经过寻访健在的老人亲属,老人称在黄陂长堰吴家大湾,还提供了一个族叔的名字。裴高才查阅黄陂早期的地名志,长堰有关吴氏湾子十来个,并无吴家大湾。裴高才分析此字就是黄陂姓氏中的“解”,原来的长堰公社老地图就有一个“解家田”。后经王家河街道信访干部王汉喜调查,果然吴醒汉墓就在解家田。1985年,受吴醒汉外甥、时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老红军余英委托,由族人、长堰镇原副镇长吴吉堂负责重修,1995年清明正式立碑。
此次返乡寻根谒祖的吴醒汉嫡孙吴炳忠,孙女吴艳玲、江宇斌伉俪,外孙女邓小红、张木成伉俪,曾孙吴斌、吴超等,专程到吴醒汉墓前祭拜,到祖屋前寻根。并向乡亲们展示了吴醒汉尘封百年的老照片及其子女的信函。
王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杨飞表示,王家河街道将充分挖掘保护辛亥革命资源,重修吴醒汉墓,将其故居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力争把解家田建成辛亥革命的教育基地。还向返乡乡亲赠送了《首义精魂·吴醒汉》,裴高才也向吴氏后裔赠送了新作与《无陂不成镇》。街道领导黄小莉、吴吉堂及吴氏宗亲参加了接待。(中国台湾网武汉市通讯员 刘璟 王汉喜)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