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两岸情

台属彭建庆老人跨越海峡的六十年寻亲之路

2011年01月30日 14:24:32  来源:
字号:    

  中国台湾网6月2日抚州消息 六十年一甲子,它足以使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鬓生花甲;六十年寻亲路,坎坷与曲折,亦足以磨灭一个人的意志与决心。可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手足团圆的骨肉召唤,始终是这六十年来等待、期盼的源动力。彭建庆,一个74岁的普通农民,为了能够实现父母的遗愿,为了了却自己手足团圆的毕生心愿,寻找去台湾多年杳无音讯的兄长彭永庆,走过了漫漫六十年的寻亲之路。

  年逾古稀的彭建庆老人出生在湖南湘潭,兄长彭永庆比自己年长12岁,由于日军铁蹄的肆虐,1943年随家族迁来江西临川。虽然家境贫寒,但兄弟二人念书却十分刻苦。1948年,兄长彭永庆考取了当时的上海高昌庙海军机械学校。在校的一年中,兄长省吃俭用,每月还将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寄回家,用以贴补家用和供兄弟念书。1949年,随着学校迁往台湾,彭永庆与家中失去联系,从此骨肉分离……。

  “父母在世时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找到身在台湾的大哥,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亲人团聚,可惜由于当时的局势所限,父母带着遗憾,先后离开人世。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哥在那边也一定有了自己的家,我一定要实现父母的遗愿,找到大哥和他的家人。”说到这里,彭建庆老人哽咽不已,“就算我没能等来这一天,我也会要我的孩子们续完父愿。”

  六十年岁月,可以使一些事物磨灭殆尽,但唯独亲情,却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倍加光芒璀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彭建庆老人曾多次找到当时的临川县对台办,在台办干部的帮助下,写了一封又一封的寻亲信寄往台湾,结果都如泥牛入海。随着台湾方面逐步开放了大陆去台老兵返乡探亲,彭建庆老人天天等、日日盼,每有老兵回乡都要上门打听、询问,可由于时间过久、线索太少,最终还是没能等来兄弟团聚的那一天。

  2008年年底,两岸海运、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也是彭建庆老人寻亲路上浓墨重彩的、充满希望的又一个新的始点。

  2009年3月,彭建庆老人又一次来到临川区台办,咨询有关赴台寻亲事宜。由于在台无亲人申请,老人是无法入台寻亲的。汲取过去联系方式的教训,台办的工作人员建议从“上海高昌庙海军机械学校”这个线索入手,以信函的方式,来取得与该校的联系。在台办干部的协助下,得知原“上海高昌庙海军机械学校”迁往台湾后改名为“中正理工学院”,位于桃园县大溪镇。饱含着寻亲的辛酸和重新燃起的希望,老人又书信一封,寄往了台湾。

  2009年12月,老人再次来到了台办,同时带来了期盼已久的回信。根据中正理工学院校友会秘书蔡先生的回信内容,得知兄长彭永庆已经去世多年,所留下的联络方式只有多年前其在学校的登记资料。想着寻找多年的兄长竟然已和自己阴阳永隔,老人早己泣不成声……

  兄长不在,还有他的妻子,还有他的骨肉。老人默默擦干眼泪,毫不气馁,再次写信给蔡先生,希望尽可能提供其兄长同学、好友的联系方式,期待能通过这些校友们得到兄长一家的消息。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位校友曾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兄长儿女家的地址和电话。

  今年3月10日,老人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台湾这时隔六十年的亲情长途。虽然通话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是,对于彭建庆老人来说,这十几分钟就是半个多世纪。这跨越一个甲子、跨越海峡两岸的亲情终于在这一时刻交融了!

  通话后得知,兄长彭永庆在台湾成家,己有四个孩子。由于疾病,彭永庆已于1971年去世。兄长去世之前再三交代子女要寻找在大陆的亲人。自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当局解除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限制后,兄长的子女曾多次往江西和湖南两地发过寻亲信,但都因信中地址不详被退回。

  今年5月,老人的二侄女彭女士夫妇先行来到临川省亲,间隔半个多世纪的亲人终于相见了。彭建庆老人拉着侄女的手,热泪模糊了双眼:“我终于实现了父母的遗愿,虽然不能见着大哥了,但看到他的骨肉我也心满意足。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台办干部的倾力帮助,我们终于盼到了、等到了二岸亲人团聚的这一天!”(中国台湾网、抚州市临川区台办联合报道)

 更多特别推荐   新闻排行  地方快讯

[责任编辑:石宏]

相关内容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