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两岸情

海峡两岸的南音情结

2011年01月30日 14:25:2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福州5月8日电(记者任沁沁 胡苏)每当夜幕降临,在南音发源地福建泉州,总有民间南音乐团的演出,丝丝缕缕的南音悦耳动听,拨动着这座文化名城的心弦。

  南音,又常被称为“南管”,是保存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乐种之一,因乐律、乐器、乐谱、演唱形式均保留了古乐遗制而被称为音乐文
化的“活化石”。

  “南音发源于中原,保留、发展、成熟于泉州,广泛流传于闽南语区域,并随着闽南人漂洋过海、远播他乡。”泉州市文化局副调研员、市文联副主席蔡湘江说,“在台湾及南洋群岛等地盛行的南管文化,和泉州南音有着深厚的渊源。”

  1991年,因为南音而与海峡对岸结缘,泉州王心心以“下嫁南管”的心情,远嫁海峡对岸,成为台湾南音“汉唐乐府”掌门人陈美娥的嫂子。远离家乡和父母亲人,王心心通过南管抚慰心灵。

  2002年,王心心的“心心南管乐坊”面向社会招生,王心心集中精力在教学、培养听众上,并努力创新台湾南管。她在传统曲目《昭君出塞》中,融入现代舞的肢体动作、剧场的氛围、南管的音乐。

  “每年泉州都要接待‘心心南管乐坊’等台湾南管演出乐团,两岸南音团体在共同的合作演出中,交流艺术心得,促进两岸南音文化的共同发展,非常愉快。”蔡湘江说。

  “这些年,从大陆到台北,从音乐到心间。南音连接着我的故乡和台湾,也连接着两岸民众热爱音乐的心灵。”在电话采访中,王心心动情地说。

  从王昭君到杨贵妃,“心心南管乐坊”演出的诸多曲目来自中国历代经典,悠扬婉转如泣如诉,听众置身其中,如回汉唐。

  跨过浅浅的海峡,王心心已在台湾度过18年。“海峡隔断的是地理,隔不断悠悠的南音,以及两岸民众对艺术的共同热爱。”王心心说,这就是一直以来,缓解她思乡之苦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实际上,南音只是泉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歌仔戏、提线木偶戏等流行于闽南语区域的戏种,都在民众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来,泉州先后有35批次898人次赴台进行文化交流,台湾有42批次876人次到泉州交流演出。双方在戏曲、宗教、文物、民间信仰、民俗、书画、学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合作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记者在泉州时,正值台南市文化观光处处长许耿修率团参加交流活动。许耿修表示,从文化上看,两岸民众同根同源同心。两岸可以共同进行一些文化课题的研究和开拓,南管就是一个重要的项目。

  许耿修举例说,南管在台湾有了一些创新的发展,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汉唐乐府”培训音乐演奏演唱及演艺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在传统架构中注入现代剧场元素,为南管界注入活力。“相信‘南音之都’泉州一定会走出一条复兴南音的路子。”

  “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南音事业,认识南音的历史、艺术、民族价值。”南音爱好者、泉州晋江的杨仁华老人说,依靠企业、华侨等捐资而得以生存和演出的民间南音乐团,需要内部的改革和创新,真正发扬光大南音这一古老乐种。

  “泉州南音和台湾南管,悠扬飘扬在浅浅的海峡上,希望纯净、清新的南音,能传递爱,传递文化。”王心心说。

[责任编辑:许雯]

相关内容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