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商:“同等优先”助发力 创业创新再启程
中国台湾网4月13日杭州讯 四月的浙江,最是一年春好处,满目尽是红紫斗芳菲。而浙台两地热络二十余载的经贸往来,宛如此时此景,也早已绵延成一片卉木萋萋。2016年是浙江“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4月12日由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出席、副省长梁黎明主持召开的全省台企创业创新推进会上,向台商们提供的是更多“同等优先”的服务举措,传递的是更多创业创新的发展信心:浙江新的发展机遇愿意优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共同在这片热土开创未来。
台湾元素融入浙江经济
两岸家喻户晓的旺旺集团,被浙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吸引,自2005年在浙江衢州设立乳制品生产基地——浙江明旺乳业公司以来,2015年吸纳了1100多人就业,2016年又在衢州开建新厂房,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目前,明旺已成为旺旺集团在大陆投资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也是台商在浙江发展、浙台经济互融共赢的一个典型缩影。
作为与台湾经贸合作最密切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台商累计在浙江投资项目和实际投资金额分别占外资总量的14%和12%。2015年,台企在浙总投资和合同台资分别比上年增长5.9%、17.8%,浙江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连续6年保持在110亿美元以上规模,台湾成为浙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浙江服务贸易第七大市场。而这些漂亮数字背后,有数量也更有质量。
近年来,台商在浙投资力度和规模不断加码,在浙台企自身在营销网络、国际订单,在经营理念、精细管理,在集群效应、产业链条,在获取技术、开发创新,在低负债经营、低成本融资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对浙江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随着龙头台企的加快入驻,如奇美落户宁波、裕隆入驻杭州大江东、晋亿创业嘉善等,带动宁波的液晶光电产业群、大江东的汽车装备制造业集群、嘉善的五金机械制造集群等相继崛起,从而推动了浙江产业集聚和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同时,两岸经贸合作层次和领域也不断拓展,从单纯的生产基地和代加工模式,向高科技、服务贸易投资及科技开发合作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农业、文创、教育、金融等多领域延伸,并带动浙江相关民企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成为浙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用心当好“店小二”
与大多数在浙台商一样,杭州台商会长杨进发很看好浙江经济,他经营的两岸咖啡总部就放在杭州。他喜欢用“站在杭州看世界”去形容企业布局,目前在大陆已有数百家西式餐厅。他说,是这儿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空间让他能长续经营和长足发展。像杨进发一样,许多台商选择在浙投资兴业,除了看中其特有的区位优势、雄厚的民间资本、相似的产业结构等硬条件外,更青睐的是这儿务实创新的氛围,政府先行一步的市场培植和服务意识等软环境。
多项政策出台,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浙江一直是台企投资的前沿地带,早在2004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就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区位优势,做好“东引台资”这篇大文章。此后的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很重视推进浙台经贸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创造条件、释放红利,促进浙台产业对接和优势互补。在强调“创新驱动”的当下,省领导又提出,浙江要继续创造良好环境,当好“店小二”,努力成为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大平台,并明确提出“在浙台商就是浙商”,要像重视“浙商回归”一样,优化服务。浙江也是大陆率先出台支持台商创业和保障台商权益政策的省份之一,早在1997年就制定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后又多次修订完善。2009年、2013年又出台推进台企加快转型升级,支持和鼓励台商台胞来浙就业创业等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举措,台商聚集的杭州、温州、宁波等多地也相继出台落实细则。
在2016年全省台企创业创新推进会上,浙江进一步明确对台商台企“同等待遇、服务优先”的政策导向。一方面,相关部门全面梳理浙江在转型升级、进出口贸易、科技创新、技改、税务、品牌创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帮助台企同等用足政策和充分享受优惠。另一方面,11家职能部门还联合发文推出十项实打实的服务举措。从信息咨询、政策辅导、培训提升、法律专业、融资合作、人力资源、系统联动、定点联系、品牌建设和联谊共创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台企服务,这将为台商在浙投资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给予台商发展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搭建多元化平台载体,提升平台影响力。浙台经贸合作逐步常态化和机制化,通过杭州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温州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象山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基地,以及台湾农民创业园、浙台经贸合作区、台商投资区等多个平台,进一步释放吸引力和集聚效应。2015年,杭州云栖小镇、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成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每年森博会、农博会、台湾名品博览会等有影响力的会展都设台湾馆,吸引台湾青创客、农创客来浙寻觅商机。作为浙台经贸合作重头戏的浙江台湾合作周今年也将进一步扩容为“一主三副”,以杭州为主会场,同步在宁波、温州、嘉兴设分会场,进一步提升品牌平台的效果和影响力。
拓展空间助燃合作火花,努力做大做强。遵从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相关部门还积极发挥台企的研发、技术和管理优势,与浙江市场空间和民间活力相结合,不断擦出精彩火花。台商一方面寻求与民企对接,特别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温州台湾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目前有60%以上在温台企与当地民企合资合作。另一方面从单向投资到双向联动,合作火花在金融、医疗、民生等多领域迸发。通过借鉴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障金和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等管理经验,“温州金改”与“台州金改”率先尝试创新破局,形成了小微融资难的“浙江解法”,两岸小微金融合作创新实验区也于2015年底落户台州路桥。同年底,总投资9.3亿元的宁波李惠利东部医院开业,是全省首家两岸合作的公办民营医院,以此带动全省城市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2016年,杭州鲜丰水果连锁与台湾盛发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台湾果品将供货给其在华东市场600多家分店。正是这样细水长流,台资台企借浙江市场拓展经济空间,与浙江经济一起做大做强做优。
深耕浙江再发力
这些年良性的互动合作关系、良好的盈利状况,令台企的投资理念趋于理性化和长期化,打算在浙江深耕发展的台企也越来越多,台商在浙江发展“稳中向好”。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打出“五水共治”、培育七大万亿产业、发展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特色小镇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引导有效投资打造新增长极,台商们也敏锐地看到了浙台合作的新空间和远景,二次创业意愿增强,转型升级脚步不停歇。
提升科技含量,实现新技术改革。杭州联发实施“机器换人”,加快技改创新,已拥有全球首创全自动化包装设备系统及无人搬运落纱车,更结合信息化管理结构,将传统工艺科技化连贯至物流整合,正建置全自动仓储系统,是大陆第一家全自动化智能型化纤工厂。当前,为提高产能产值,投资建设年产18000吨高性能化学纤维新建项目,计划2016年10月建成投产,将选用全球最新型德国加弹生产设备,生产高功能型加弹纤维,从而大大提升产品高科技含量,引领未来市场前沿。
拓展新兴产业步伐,寻找新增长点。2015年底,台企裕隆集团投资的大陆首家汽车金融公司落户浙江,并通过多元化筹资渠道,支持业务持续扩展与经营绩效。这将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丰富金融业态及推进浙台金融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乐荣集团在萧山拥有5家独立公司,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做大通讯、汽车电子零配件等传统领域的同时,公司也捕捉到大数据时代商机,有研究表明,2015年大陆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约270亿美元,为抓住高速传输数据市场的快速发展期,乐荣集团持续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细分技术团队、组建研发实验室,在2015年扩充到12条生产线的基础上,2016年又新增30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新兴产业步伐,这也将成为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新经济布局,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2016年,鸿海开展产业新布局,锁定嘉兴为新基地筹设创新型云端物流园区,目标是在长江三角洲打造最大的物流枢纽中心,第一期工程将在2017年完工试营运。同样加快转型布局的还有在大陆上市的台企晋亿,围绕主业延伸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升级方向,又规划实施五金物流配送项目,主要建设包括嘉善在内的跨省多地五金物流配送中心,并以此集聚紧固件上下游企业,在嘉善形成现代生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
故乡情创业梦,青年台商回馈第二故乡。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获创业创新奖的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李茂春在嘉善深耕15年,除了自身转型发展,还引领众多台企融入嘉善。看好浙中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又在丽水投资开发商业综合体项目,并准备创建7000平方米的两岸青年美食及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并让儿子李宜学来接班掌管。当“台二代”遇上“二次创业”,更有了一份情怀,李宜学表示,他想帮助有抱负的丽台有志青年朋友在此创出一片天,这也是为第二故乡的经济发展出份力。
据统计,今年全省台资企业扩大投资项目80多个。台资台企正站在浙江实施“十三五”规划、创业创新掀起新热潮的“时代风口”上,借力借势,共同参与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携手推进浙台经济融合发展。(中国台湾网浙江省台办通讯员 廖康)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