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见成效
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试点、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两岸人才合作试验区……自2013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昆山设立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以来,这块“试验田”以一个又一个创新之举,不断深化两岸经贸、人才与文化交流。近5000家台资企业,占到在大陆台企的1/9,台企总投资额达553亿美元。
日前,昆山着眼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台企日益加剧的生存压力,针对金融、产业、贸易三个方面,再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政策。昆山市市长杜小刚告诉记者,“绝对不能让台企‘转型发展’变成‘转业发展’,要通过政府的创新带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进一步放开人民币业务 台企财务成本再降
据了解,昆山试验区享有“允许台资企业在集团内部开展人民币双向借款业务”的政策,开创了离岸人民币回流的新机制。截至2014年底,共有240家企业办理了台资企业集团成员借放款专用账户备案,累计跨境借放款金额超113亿元,预计可以为企业节省2亿元左右的融资成本。
昆山市台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些已办理人民币双向借款业务的企业中,有24.6%的企业已经将总部或总部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部门迁至昆山试验区。
为解决两岸货币通汇问题,昆山试验区成为人民币与新台币现汇项下双向兑换试点。以研华科技为例,该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进出口总值达57.42亿元,实行人民币结算后,合计减少汇兑成本1550万元。
加深服务业合作 引入台籍创新创业人才
昆山试验区设立了多个服务业试点,涵盖领域包括电子商务、医药健康、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在花桥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府采取财政补助、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连续三年对纳入试点的项目给予扶持,共3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获得扶持资金1.98亿元。
随着两岸产业合作加深,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提升,昆山为此搭建了各类人才平台。为鼓励两岸青年创业创新,昆山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协进会和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人才提供工商注册、纳税指导、创业辅导等服务。
记者获悉,昆山还成立了多个台商服务工作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为台籍人才提供产业发展、子女就读、住房安家等服务。按照规定,昆山试验区内台籍人士可以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和资助计划。目前,昆山常住人口165万,台商达近10万。
试验自贸区制度 两岸贸易更加便利
“昆山不必有‘自贸区’之名,但可以有‘自贸区’的创新制度。”杜小刚说。按照国务院批复,昆山可以复制上海自贸区部分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智能化卡口验放”、“集中汇总纳税”等便利措施直接提高两岸贸易效率,降低企业贸易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仁宝公司半月集中申报240万台出口笔记本电脑,预计全年将节省超过千万元的物流成本;江苏亚东朗升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进口货物,只需在昆山口岸通过电子化信息比对,车辆就能迅速通过;牧田电动工具每月一次性向海关纳税,变“先征税再放行”为“先放行再征税”。
此外,台资企业报关时无需递交纸质单证,随附单证从8项简化为1项,80%的低风险货物实现自动比对、快速放行。
随着昆山试验区实现各项功能的突破,台企有更多动力实现就地转型升级。杜小刚表示,昆山试验区要以创新机制为台企提供更多转型动力,把昆山打造成两岸经贸、文化深度交流的重要舞台。(记者倪瑞捷 张展鹏)
[责任编辑: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