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举行
中新社福州8月7日电 (记者 周音)2014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7日在福建马尾与台湾马祖附近水域成功举行。此次两岸海上搜救机构共出动33艘船舶、4架直升机,两岸550余人共同参与演练。
本次演练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在“两马”水域开展演练,实现了区域拓展;首次在港外开放水域举行演练,搜救任务更加复杂;首次以海上大规模人员疏散逃生为重点,演练更加贴近实战。
演练的主题是“携手海上应急,共建平安海峡”。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何建中,中华搜救协会名誉理事长郑樟雄共同担任演练总指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中华搜救协会、福州市政府、马祖连江县政府及海峡两岸海上搜救相关部门共同执行演练。
8月7日13时,何建中宣布演练开始。马尾至马祖之间水域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演练模拟一艘从马尾开往马祖的两岸直航客船与一艘货船在马尾至马祖之间水域发生碰撞。事故造成甲船船艏破损进水,有沉没危险。
甲船共有旅客90名、船员12人,其中5名人员落水,10名人员受伤(3名重伤)。乙船共有船员15人,无紧迫危险。事故发生后,两船分别发出遇险报警信号,海上救援行动迅速展开。14时,演练分为8个项目展开:船舶遇难求救通报确认;海滩紧急应变沟通协调;现场指挥搜救任务分配;搜救能量动员人命救助;船舶自救大规模人员疏散;海空转驳医疗救援后送;获救人员移交善后复原;参演能量海空分列式。
记者从演练现场获悉,此次两岸联合演练以客船发生事故后大规模人员疏散逃生作为演练重点,是对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协作机制的有效性和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演练首次使用空中抛投救生筏、建立海上医疗平台等列入演习内容,遇险人员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救助,保障了人命救助时效性。
何建中表示,随着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员和交通往来日趋频繁,两岸海上搜救合作和互动也更加密切。此次演练选择在两马水域模拟客船遇险救助,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演练,有利于两岸搜救监管部门在信息传递、搜救力量整合互动、安全监管技术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和交流,对于构建平安海峡、促进两岸海上航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数字显示,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间海上直航开通至2013年间,福建沿海到台湾本岛海上客运直航共运送旅客34.94万人次;两岸小三通运送旅客723.05万人次,作为两岸“小三通”航线之一的“两马”客运航线则更加繁忙和密集,开通以来共运送旅客60万人次。
据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海事局局长何易培介绍,海事部门一直以来都把“两门”、“两马”、“泉金”等小三通客运航线,以及福建厦门、平潭至台湾本岛等大三通客滚航线作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构成了覆盖台湾海峡空中、海上、陆上“三位一体”的立体救助体系,确保对各类海上、突发事件实施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
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间海上直航正式启动以来,2014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是海峡两岸第三次携手进行的大规模海陆空联合搜救演练。(完)
[责任编辑: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