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三通”五年:音信频 商潮涌 和平创红利

2013年12月16日 08:41:00来源:新华网

  连续两年去台湾旅行之后,沈阳女孩张诗培今年又一次直飞台北,这回是常住下来。考上了台湾辅仁大学的她说:“单说来往两岸这么方便,到台湾念书就比去国外留学要合适!”

  “从台北飞到上海只要一个多小时,我们现在觉得习以为常,可这在五年前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台湾媒体人林泽宏在文章中感慨道,“三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两岸之间往来更便利,也更密切了。

  12月15日,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届满五周年。回首5年间,海空直航的便捷让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直接通邮和社交网络工具的无远弗届架起一座座两岸“心桥”,双向投资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实施畅通了两岸资金流……“三通”的实现与蓬勃进展,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两岸关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天堑变通途 人货两畅旺

  今天在飞行两岸的直航班机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比邻而坐的旅客初相识便聊起天来,一位说自己刚结束在大陆的一项工作,一位则兴奋于将要展开的台湾环岛旅行。

  在社交网络媒体上,也常常能看到两岸年轻人“晒图”,前一张还是大陆某地机场,两三个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后“跟进”的已是台湾的美食照,或是与台湾家人团聚的自拍照。

  这些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事,都缘起于2008年12月15日那个划时代的日子。

  当天上午,东方航空与复兴航空的两架客机先后从上海、台北起飞,其后上海飞行情报区与台北飞行情报区完成历史性的直接交接,两岸同胞期待数十年之久的空中直航变为现实。

  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范光陵是复兴航空首飞航班的乘客。飞抵上海时,他含泪写下诗句:“海峡六十年,直航第一架。莫笑浮沉泪,乡情成一家。”

  近日他在北京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泪水再度模糊了双眼:“60年前,为逃离战火,我随母亲从上海飞到台北松山机场,没想到60年后我从台北松山机场搭首架直航班机回到了上海!”

  五年来,范光陵已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往返两岸。据统计,自两岸定期航班实施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两岸22家航空公司共执飞17万班客运航班,载运旅客2889万人次,客座率达到78%。目前,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已达64个,其中大陆航点54个,每周共飞行670个班次。双方最近达成一致,2014年春节后定期航班将增加到每周828班。

  与此同时,海运直航也在两岸主要港口间展开,承担了两岸99%的货物运输。截至今年10月底,共载货3亿吨,集装箱量达到830万TEU(集装箱计量单位,1个20尺柜计为1个TEU),载客数达750万人次,航点从初期68个增至85个,其中大陆航点达到72个。

  旅途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人员往来。据统计,“三通”启动后,两岸人员往来逐年递增:2009年为541万人次,2010年超过620万人次,2011年突破710万人次,2012年接近800万人次,而2013年上半年就超过460万人次,全年可望再创历史新高。

  音信往来频 天涯若比邻

  1987年前,海峡两岸咫尺天涯,连一封家书都无法直接寄达。长居北京的老台胞郑坚直到2008年12月15日,才发出大陆第一封通过直接通邮寄给台湾亲人的家书。

  从这一天起,两岸同胞音信往来频繁,邮品数量暴增。统计显示,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两岸函件往来总数4118万余件;两岸包裹和快捷邮件累计分别达到48万余件和208万余件。直邮启动后的2009年,两岸包裹和快捷邮件数量剧增,增幅分别达到惊人的2017%和2215%,其后逐年稳定增长。

  技术的进步让普通信件相对减少,但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两岸快递业务出现大幅增长。今年11月11日,大陆电商发起“网购节”,吸引了众多台湾消费者。阿里巴巴集团统计,当天来自台湾的交易额同比增长了189%。据了解,台湾民众在大陆网站上购物越来越便利,付款后不久就能在岛内随处可见的连锁便利商店收到快递包裹。

  今年1月,两岸首条横跨台湾海峡的海底光缆“海峡光缆1号”开通,两岸通讯业务至此告别“绕航”实现“直航”,成为两岸通邮的又一重要进展。

  这条由两岸电信运营商共同建设的光缆从台湾淡水直连福州长乐,总长约270公里,它使两岸通信能力大幅增强,彻底摆脱过去依靠国际海缆的状况,两岸信息流互通实现了向更高品质、更高速率的升级换代。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两岸同胞不再鸿雁传书,而是把社交网络工具作为新的“邮路”。在新浪微博上,时常能看到台湾“博友”,包括一些知名人士。有的“博友”常常主动为大陆网友解答到台湾旅行的种种问题,有的则踊跃参与对大陆时事的讨论。

  今年的第五届海峡论坛上,许多两岸朋友一见面,就拿出智能手机:“来,我们摇一摇!”2012年11月台湾市场开通微信以来,这一风靡大陆的社交网络工具迅速在岛内受到追捧,成为两岸亲友们实现即时与零距离亲密互动的新渠道。

  任教于厦门大学的台湾教师陈经超在开心网、人人网、微博、QQ、微信上都有自己的账户,他的“粉丝”来自海峡两岸,微博账户上就有8500多人关注他。

  “社交网络加速拉近了两岸民众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彼此的误解,增进相互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成为合作发展的重要工具。”陈经超说。

  商潮涌海峡 和平创红利

  2008年以前的20余年里,两岸间接贸易和台商投资大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但两岸贸易、投资一直处于间接、单向、非正常的状态。

  2009年6月,台湾方面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两岸进入双向投资的新阶段。2009年以来,已有455家大陆企业在台投资8亿多美元。而在台商投资大陆方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2万多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11亿美元。

  2010年6月,两岸两会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实施,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明确了两岸经济往来自由化目标,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

  2011年元旦,ECFA早期收获计划启动,目前早收计划产品已全部降为零关税。据两岸海关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大陆自台进口ECFA早收产品累计减免关税约12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进口ECFA早收产品累计减免关税逾1.2亿美元。

  2012年,台湾冷冻秋刀鱼销往大陆24358吨,是2010年的10倍多,被台湾渔会总干事林启沧形容为“爆量式增长”。

  “这完全有赖于ECFA,不仅减少了关税支出,降低了贸易成本,也扩大了台湾水产品市场规模,有助调节产销平衡。”他说。

  过去5年间,两岸经贸往来稳步增长。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两岸贸易额累计达到7448.7亿美元。这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亮眼。

  两岸通商的实现与发展,特别是ECFA的实施,给两岸同胞带来源源不断的“和平红利”,尤其是“为台湾经济注入强心针”。台湾舆论评价说“ECFA打通了台湾经济的任督二脉”,“创造就业、提高薪资、农民受益”,“成果有目共睹”。

  “通则不痛,一通百通。”两岸“三通”成果丰硕,不惟结束过去,更在开创未来。对于未来的“第四通”、更多通,两岸同胞翘首企盼。作为一名普通台胞,林泽宏就有这样的期许:“‘三通’是不是像现在这样就够了?我觉得如何让两岸之间更加融合,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记者陈键兴 史卫燕)

[责任编辑:段雯婷]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