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唐永红: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与路径思考

2013年02月08日 08:3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针对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情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唐永红今日在中国台湾网发表专文指出,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不仅符合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而且切中当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要害。如此,将有助于拓展两岸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之利基,协调两岸经济体之经贸竞争态势,共同应对全球化与区域化之挑战,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和平与稳定发展。

  全文内容如下: 

  2012年8月两岸两会期间,大陆海协会陈云林会长指出,“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挑战着两岸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两岸同胞的福祉,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选择。这既是两岸应对世界经济竞争的共同需要,更是为两岸同胞谋求福祉的共同需要”。

  众所周知,两岸ECFA的签署与实施,即是从两岸公权力制度化合作层面启动了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事实上,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不仅符合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而且切中当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要害。如此,将有助于拓展两岸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之利基,协调两岸经济体之经贸竞争态势,共同应对全球化与区域化之挑战,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和平与稳定发展。

  事实上,两岸经济一体化有其丰富的一体化程度不同的阶段性内容型态,这些一体化程度不同的一体化型态,相应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才可付诸实践。这些程度不同的一体化型态所需的特定的经济条件姑且不论,仅就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所需的一般条件角度观察,尽管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较大的内容空间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将面临来自两岸的政治经济因素约束,需要寻求突破约束的路径。

  一、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两岸经济体发展差异性约束

  当前,两岸经济体确有制度性合作以推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并在经济相互依存性、经济市场规模、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经贸政策可协调性等方面已具备进行一定程度自由化与一体化安排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经济条件,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应;但与此同时,两岸经济体在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与关税作用等各个层面的差异较大,这必将对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推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形成相当程度的制约。

  首先,当前两岸经济体不仅在体制与机制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水平上(大陆经济体作为发展中经济体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且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尚处于初期阶段,而台湾经济体作为发达经济体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并已迈向后工业化阶段;两岸人均GDP与工资水平差异极大),因此,近期内,两岸经济体在财政、货币、收人分配、区域开发等宏观政策层面基本上难以趋同。也就是说,两岸经济一体化当前尚无法在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层面上(如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等)加以推进,只能在两岸货物与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层面展开。

  其次,两岸经济体当前的对外开放程度特别是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对外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两岸经济体当前的对外关税水平特别是各行业当前的对外关税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大陆平均关税税率约9.5%,台湾平均关税税率约5%),关税工具因而对当前对两岸经济体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各行业的重要性也明显不同,因此,共同的关税与经贸政策必然带给两岸经济体严重的不对称性冲击(在存在明显差异的经济体间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必然产生明显的不对称性冲击,这种明显的不对称性冲击反过来会阻碍共同政策的推行)。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两岸货物与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层面,当前两岸经济体还不能结为关税同盟,只能局限于自由贸易或迈向自由贸易阶段。

  最后,随着两岸经济体发展与结构的自然演变,两岸经济分工已经从过去垂直型分工为主过渡到混合型分工状态,且水平型分工在不断加强,两岸经济体产业结构在不断趋同,互补性在不断下降,两岸经济体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存在竞争性,而且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性也在不断强化。这一方面意味着两岸经济体需要制度性合作与协调,另一方面无疑也成为两岸制度性合作与协调的一个制约因素。也就是说,两岸经济体在产业层面不断强化的竞争性必将影响到两岸产业分工合作机制的建立。

[责任编辑:陈宁]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