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宸:深化两岸产业合作 避免“竞争双损”
7月28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杜紫宸参加“深化经贸合作”专题研讨。(中国台湾网 马迪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8日哈尔滨消息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7月28日在哈尔滨开幕。当天下午,台湾工研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参加“深化经贸合作”专题研讨,为两岸产业合作建言献策,并提出,只有以更积极的政策深化合作层次,方可避免两岸“竞争双损”局面。
回顾过去三十年,杜紫宸表示,两岸通过不断扩大的经贸往来,形成了既互补又竞争、兼之相互学习的产业生态。许多重要产业如信息电子、机械汽车、食品纺织,台湾都与大陆携手并肩,周旋于美国创意、日本技术与欧亚市场之间。
但他同时也指出,两岸的产业贸易与依存关系,现阶段虽大多仍属于供应链垂直分工的态势。但随着十二五计划明确了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大陆企业势必逐渐开始“向前整合”(兼并、重组下游企业)与“向后整合”(兼并、重组上游企业)。现阶段两岸产业垂直分工、互利均衡的局面,可能于五年内快速打破。
杜紫宸指出,未来两岸若依据已方利益各自发展,竞争势将大于合作。因此,两岸产业政策制定者需提出强而有力政策工具,建构一个可持续的互利双赢平台,引导石化、半导体、LED照明、液晶面板、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以水平分工取代正面竞争。
杜紫宸建议,两岸经济合作不仅需要全面贸易自由化,更需要推动深层产业合作。建构符合两岸共同利益之产业分工体系,扩大双向投资规模与范畴,亦为两岸合作的关键。未来台湾方面应进一步放宽科技产业与重点服务业之陆资入股限制,大陆方面则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有效引导大型资本,投资台湾因国际竞争而陷入短期困境的重点产业,如动态内存(DRAM)与液晶面板(LFT LCD)。
杜紫宸对推动两岸产业合作有着殷切的期望:“它本质上是持续且无止境的工作,需要突破各种障碍与保持不断创新,是一件比贸易谈判更为艰辛的任务。况且产业合作之内容,经常建立在长期愿景与短期利益的矛盾基础之上,因此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持前瞻与开放的勇气。唯有强大政策引导,两岸产业合作始有创新突破之可能。”(中国台湾网记者 马迪)
[责任编辑: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