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接打造品牌创新机制 闽台文化交流步步登高
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闽台“五缘”,得天独厚,助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步步登高,从民间自发的“文化往来”,到两岸文化业界携手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深化对接 共享成果
在福州,集设计研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闽台文化产业园正在崛起。园区于2008年正式运营,从一个初步的构想到“57家台资企业先后入驻”,两岸文化业界携手打造中华文化精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台商蔡圣在园内投资建设的两岸工艺美术展示交易基地里,台湾三义木雕、莺歌陶瓷、竹堑玻璃、漆艺和福州著名的脱胎漆、上街木雕等一同展示。这个基地去年总交易额达7.6亿元。
“闽台文化产业园2011年实现产值342亿元人民币,其中台资文创企业实现产值30亿元人民币。”福建省文化厅市场与产业处处长黄锡斌说,未来5年园区产值将达1000亿元以上,园区下一步将探索更加灵活的对台文化政策,在产业准入、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创新,推动闽台文化产业园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特区”。
不仅政府出资打造,一些民间资金也进入对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由厦门根深智业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厦门牛庄对台文化创意产业园,从2010年成立到现在,在两岸文创交流与合作上已初见成效。集团总经理黄岁进说,目前已有台湾知名的朱宗庆打击乐团等10多家台湾文创企业签约入驻。
记者看到,在厦门牛庄的影视基地,两岸艺人共同在这里创作节目。由飞天乐国际影视有限公司与厦门卫视打造的自制闽南语喜剧《欢天喜地》在演员、制作多方面均与台湾深度合作,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演员来自台湾。
来自台湾的凯文告诉记者,飞天乐主要是将大陆的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加工,如请台湾演员配音后输往台湾,目前已完成10多部影视作品,其中《施琅将军》《朱元璋》等市场反应良好。
打造品牌 拓宽领域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福建已举办四届,成为大陆地区吸引台湾企业参展最多的综合性文化展会。四年来,海峡两岸文博会不断在文化投资交易、产业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不仅设有影视产业展区、文化创意设计展区等专题展区,还设立了海峡文化产权交易区。
“我参加了三届文博会,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台湾科技产业联盟执行长黄展彦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但是限于台湾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发展有些障碍,台湾很多企业有着很好的创意产品,文博会为两岸业界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不单单是海峡两岸文博会,福建先后打造了海峡两岸图交会、艺博会、旅博会、茶博会、金门书展、海西广告高层论坛等重要的文化交流品牌,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文化交流合作的局面。
与此同时,福建借助文博会等平台的作用,近年来积极拓展闽台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渠道,并重点开拓在文化艺术、动漫和网络游戏策划制作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渠道,为两岸携手发展文化产业开辟新空间。
台湾立晶窑执行长苏正立说,两岸文化交流十几年来,民间交流已经十分热络,下一步希望有更大胆的做法,就是让两岸共同的文化艺术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比如大陆的陶瓷业界提供一些条件,让台湾大师过来在创意上提升等”。
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朱表示,福建还将进一步研究制定灵活的鼓励办法,吸纳台湾同胞或个人来闽投资文化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地区总部、研发和营销中心等。
创新机制 常态发展
4月,厦门艺术学校39名师生来到台湾,与台湾戏曲学院续签“姐妹院校”合作协议书,并计划于7月合作演出两岸三地歌仔戏艺术节。
两所高校此前于2008年正式缔结为“姐妹院校”,签订了2年的学术合作协议,在教学、戏曲、剧目、科研、表演、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此次续签后,双方将在中华传统戏曲舞蹈艺术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
目前,闽台已有多个文化艺术院团和艺术院校缔结为友好、姐妹院团和院校。陈朱说:“福建主动寻求与台湾文化同行的沟通联系,通过与台湾行政部门、文化机构、演艺公司、高等院校签订交流合作意向,形成长期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交流保障机制。”
作为即将在福建举行的第四届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闽南文化节、妈祖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等两岸民间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也一同举办,届时众多台湾民众将和大陆同胞一起共享文化盛宴。
陈朱说,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家园,借助海峡论坛这个面向基层的两岸民间交流大舞台,开展两岸文化系列活动,让两岸同胞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共同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记者巫奕龙 孟昭丽)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