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西交通:“血管”通达八方 布局突出“三通”

2009年07月31日 09:11:00来源: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此前数年和当前,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福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大力推进和完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服务福建及周边地区发展、拓展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已初具规模。
  

  铁路:5条“快铁”担纲海西路网

  自2004年福建省和铁道部签署《关于加快福建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建设掀开新的一页。按照“构筑快速铁路,加强出海通道,贯通区域线路,完善海西路网”的铁路发展思路,福建省“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温福、福厦、厦深、龙厦、向莆等5条快速铁路。

  这5条双线、时速均在200公里以上的快速铁路建设里程总长约1150复线公里,总投资约1000亿元。至2008年底,温福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20.5亿元;福厦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13.6亿元;龙厦铁路累计完成投资30.85亿元,线下工程大部分完成,将于2010年6月建成通车;厦深铁路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线下工程施工全面加快,将于2011年底基本建成;向莆铁路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线下工程施工全力推进,将于2012年底基本铺通。

  2009年,全国将建成开通5条铁路客运专线,其中福建就占了两条(温福和福厦铁路)。届时,福州至上海只需5小时,福州至厦门只需1.5小时,福建铁路将结束没有快速铁路的历史。

  另外,肖厝通港铁路建成投产,莆田湄洲湾北岸,福州可门、江阴港口铁路支线和福州北站改造,以及宁德站、福州南站、厦门西站综合枢纽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加上地方超额完成的征迁投资,至2008年底已完成投资约350亿元,是福建省铁路建设历史投资总和的3倍。

  高速公路:“三纵八横”连接四面八方

  在2008年至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福建省大力打造“三纵八横”高速公路干线网络。

  “三纵”中的第一纵,“沈(阳)海(口)线”福鼎(分水关)至诏安(汾水关)段,是沿海对接两洲(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连接港澳的交通大动脉,全长649公里,现已建成通车。第二纵,“沈海复线”福鼎(沙埕)至诏安(霞葛)段,是海西沿海区域内陆县市间的交通大动脉,全长690公里。第三纵,国高“长(春)深(圳)线”闽北松溪至闽西武平段,是山区对接两洲的便捷大通道。目前,二纵、三纵都在加紧建设中。

  “八横”建设也已展开。“八横”即“宁(德)上(饶)线”宁德至武夷山段、“(北)京台(北)线”的浦城至福州段、“福(州)银(川)线”福州至邵武段、海西网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泉(州)南(宁)线”泉州至宁化段、海西网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厦(门)成(都)线”厦门至长汀段、海西网漳州古雷至武平高速公路。

  海西新规划高速公路网将连接邻省11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有17个高速公路陆路出口通往相邻省份,其中通往长三角6个,通往珠三角4个,通往中西部地区7个,并留有若干个出口通往台湾。

  海空港:更新布局突出“三通”

  在福建省出台的鼓励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中,加大“两集两散”重点港区的开发力度,推进沿海城市与台湾地区的海上直航,占有较大比重。2008年,通过争取中央支持和统筹省级交通规费等,福建安排港航建设资金2亿元,用于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省级预算内安排对台“三通”专项资金2700万元,重点用于改造客运站、增设通关通道、新增客运船舶、完善配套服务,推进对台海运工作。

  海港方面,4年多来,福建省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86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373万标箱。按照《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布局结构和功能将趋于完善,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的厦门港、福州港江阴港区和以散货运输为重点的湄洲湾、罗源湾两个散货转运中心,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将大大高于当前。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将超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可达2800万标箱。

  空港方面,福建省在已拥有福州、厦门2个干线机场和晋江、武夷山、连城3个支线机场的基础上,正着手三明、莆田等机场的前期工作,争取在国家的支持下开辟海峡中路新航线。

  一通带百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构筑了海西服务周边地区对外开放的“血管”,而借此形成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则是血管中川流不息的血液。它们担负着运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营养物质”,必将对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报记者 章文秀

 

[责任编辑:高珲]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