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水果“登陆”的“前生今世”

2009年03月24日 16:30:00来源:-- 中国台湾网

萝:在台湾,菠萝即“凤梨”,是台湾本土的三大名果之一,重量超过普通菠萝的一半,它的纤维较细,且没有酸涩味,不用浸泡盐水便可食用。

  

  蕃荔枝:名列世界五大热带水果,外皮呈绿色、果肉呈奶黄色,果形奇特,幼果外观像荔枝,外表酷似佛教中释迦牟尼的头型,因此,台湾人习惯称呼“释迦”。

   

  芒果:芒果是热带特色水果之一,台湾芒果口感甜蜜,肉质细腻,水分充足。

  

  莲雾:莲雾又被称作“黑珍珠”。色泽深红、带着微微的蜡质光泽。  

  

  槟榔:台湾人嚼槟榔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槟榔的鲜果不能直接嚼食,需要经过一些处理,可供反复咀嚼,芳香满口,余味悠长。

    

  以上几种特色台湾水果掠影,足以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相关资料显示,台湾现代农业生产非常发达,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而水果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稻米,为台湾第二大宗作物,总面积达23万公顷。台湾水果种类繁多,热带、亚热带、温带水果都有,全年供应不断。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水果就开始进入大陆市场。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深入,进入大陆市场的台湾水果品种逐渐增多,台湾水果的销售价格也越来越平民化。台湾水果因品种优良、口感独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大陆民众的喜爱。

 

2004年12月开始,台湾向大陆出口的水果,由原来的五种增加到十二种。

 

2005年5月3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受权在上海宣布,扩大开放台湾水果准入的种类并对其中15种实行零关税。从此,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逐渐进入常态化、市场化运作阶段,在大陆市场的销售量逐年增长。

 

但因当时两岸未能实现直接通航,台湾水果运抵大陆只能从香港或者日本中转,运输时间长,成本高昂,水果折损率高、新鲜度低,销售价格动辄每公斤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人民币,让大部分大陆消费者望而却步,导致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缺乏竞争力。

 

2006年4月8日,大陆第一个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在厦门市建立。4月14日-15日,首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京举办。陈云林宣布和通报了大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规定自06年5月1日起,对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品种由18种扩大到22种,新增柳橙、柠檬、火龙果和哈密瓜4种水果准入。为促进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再添薪力。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牵头组织18省市工商局,在海交会现场签署保护台湾水果省际协作备忘录。备忘录在海交会“保护台湾水果”主题活动上签署。同时,现场还签署和发布福建省工商局《关于规范台湾水果市场经营秩序工作的意见》、《保护台湾水果省际协作备忘录》等规范性文件。

 

2008年,台湾水果登陆北京奥运,台湾芒果、凤梨、杨桃及番石榴四大水果,成为北京奥运指定水果。

 

2008年底,海峡两岸历史性地实现了海运直航,这使台湾水果产业直接受惠。

 

2009年,随着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销售量有了质的飞跃。全国最大的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1月8日在厦门落成。台湾水果、进口水果可整箱进入市场,直接销售中转分拨,以实现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的持续经营,大大促进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

 

20093月份,“台湾水果节”在上海举行,几个月内将每周进口100吨台湾水果供应上海市场。两岸基本“三通”后,这批台湾水果采用了海运直航的方式抵达上海,运输成本比以前降低了10%。此次海运直航时间由原先的十几天缩至三天,不仅节约了运输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保证水果的新鲜程度,更给台湾果农果商带来了巨大的实惠。

 

台湾有高水平的农业改良技术与人才,大陆拥有庞大的劳动生产力,两者结合,将增加台湾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共同提高了两岸农业的竞争力,实现了两岸农业的互利双赢。在目前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经济颓靡期,两岸的农业交流合作更显得紧迫而必要,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业绩的蒸蒸日上也使两岸民众看到了更加光明而广阔的前景。(中国台湾网综合报道 高珲)

[责任编辑:高珲]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