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大学生村官赴台“下乡”培训 称启发太多

时间:2012-07-23 09:46   来源:新华网

  “启发太多了!”在台湾为期10天的“下乡”培训,让25岁的江苏镇江句容市白兔镇高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博获益良多。台东关山的“米国学校”让这位大学生“村官”印象最为深刻,他第一次发现,原来最普通的大米也可以做出创意。

  7月8日到18日,36名来自江苏的“80后”大学生“村官”走进宝岛台湾,深入到宜兰、嘉义、彰化、台南、花莲等县市的田间地头,亲身体验了台湾的现代化农业。

  在18日的结业研讨会上,这些大学生“村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次难得的宝岛“下乡”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台湾精致农业、创意农业的作为使他们获取到了弥足珍贵的理念。

  台东县关山镇农会创办的“米国学校”让张博大开眼界。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不仅出售当地出产的优质大米,更将传统的碾米厂与粮仓“活化”,推出了“米文化”体验课程,从而发展出观光农业的新路子。不仅如此,当地农民还开发了米南瓜蛋糕、婚礼伴手礼“喜米”等多种衍生产品。

  张博告诉记者,他用相机将在台湾下乡的经历都记录下来,回去要和村里人一起细细品味。他说,原来农业可以和休闲观光结合得如此之好,如何让传统农业获得新生,应该借鉴台湾的做法,赋予农业特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让普通的大米不再普通。

  张博所在的高庙村这两年刚转向高档苗木种植,种植了千亩樱花园。他告诉记者,回去后准备不再单纯地种苗卖树,而要将观光体验、文化氛围、附属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形成额外的附加值,让农民能够更多地获益、更快地致富。

  来自射阳县的硕士“村官”董玲玲来台之前正在为当地农业如何转型升级而烦恼,这次来台湾“下乡”让她找到了答案。

  “嘉义县的板头村其实并没有什么资源,但村长以‘找寻失去的回忆’为主题营造怀旧的社区文化,保留原来的小火车,用陶艺创作打造文化墙,将村落变成了景点。这给了启发,如何将我们那个同样缺少资源的村子‘无中生有’,就得靠创意,靠人才,靠文化的力量。”董玲玲说。

  担任如皋县东陈镇双群社区党总支书记的潘海燕则说,这次来台湾“下乡”培训“如及时雨一样”,下一步准备将所学与实际结合,把所在社区打造成“观赏鱼第一村”。她说,双群社区家家门前有水塘,锦鲤是当地特产。这次来台湾造访宜兰的主题农场“胜泽水草”,看到小小的水草也能做出大产业,她的思路打开了。

  “水草养殖地发展成了观光景点和拍偶像剧的地方,开办有水草餐厅,还开发了各种创意产品,比如水草灯泡可以卖到1500新台币一个。相比之下,我们的思维不够开阔,必须要创新。”潘海燕说。

  这些大学生“村官”们说,之前也曾接受过农业企业管理相关的理论培训,但还是一知半解。这次来台湾“下乡”,实地了解了台湾如何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打造出包括农业、观光、餐饮、住宿、物流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他们要把这些经验带回去,将所在地农业从以往的单一产业模式推向多元化。

  据了解,这批36名“村官”是江苏千名大学生“村官”赴台培训计划的“先遣部队”。今、明2年,江苏将分期、分批组织千名大学生“村官”入岛,深入学习台湾农业产业化及创新经验。

分享到:
编辑:段方君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