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昆山——台商与昆山的不了情

时间:2010-11-18 14:01   来源:SRC-423

  中国台湾网昆山消息 昆山,长江之尾的一颗璀灿明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从遥远的台湾来到这里,陌生的人与事曾让他们一度茫然;如今,由内而外的从容自如,让早已扎根这里的他们可以大声喊出:“家就在昆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是每一位昆山台商的亲身经历凝结而成,它述说着台商与昆山“相遇、相知、相恋”的不解情缘,也述说着台商对这个“稳定、安全、温馨的家”的无限热爱。
 
  投资昆山:惺惺相惜见证浓浓手足情

  昆山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新兴工商城市,它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极具人性化的诚信服务,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它用“全天候、全方位为外商服务、让外商感觉离家不太远”的信念,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百强县市的翘楚。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企业有1/10在昆山,投资额前50位的企业有1/3在昆山。台商见面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你在哪里投资,离昆山有多远?”昆山,已成为台商投资的一个地标。

  台商的投资成就了昆山的飞跃,昆山也处处为台商创造温暖的“家”。子女在大陆如何受教育是台商最担心的,昆山市教育局专门开设台商子女就读的“绿色通道”,只要台湾学生家长提出自己的需求,就可就近、优先进入学校读书,一解台商们的后顾之忧。

  在大陆的医疗问题也曾令台商十分焦虑,他们通常是“小病自己看,大病回台湾,万不得已才去看大夫”。为改变这一状况,昆山市中医院于1998年率先成立了“对外联络科”,建立“健康服务中心”,与全市百余家台企和外企建立特约业务关系,专门负责这些企业的医疗服务,并在10余家大型企业中建立了医疗网点,为2000余名台商、外商发放了方便就医的“绿卡”,以诚信服务在台企和外企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昆山不仅解决台商们的实际困难,还尽一切力量对他们进行多方资助。2009年“莫拉克”台风席卷台湾南部时,昆山市红十字会从“捐赠帐户”中划出首笔200万元爱心捐款汇往台湾红十字会组织,这是祖国大陆红十字会系统捐给台湾同胞的第一笔爱心款,让台商们深切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手足情。

  融入昆山:“小台北”充满家的味道

  昆山给了台商一个“家”的感觉。台湾儒商陈灿堂从台北启程赴昆山时即有人对他说:“你又回昆山了”――一个“回”字,点出了昆山在台商心中“家”的地位;六合集团的宗成志先生在提到昆山时一句“回家真好”,流露出了他为自己身为“昆山人”的自豪;张嘉文是富士康的一名部门主管,学法律出身的她已经在昆山工作了8年,她骄傲地说:“昆山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浓浓的家的暖意让台商爱上了昆山,他们在昆山不再是只为了寻求物质层面的投资回报,更有着精神层面的安居乐业,他们不仅自己扎根昆山、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事业,还带来了远在彼岸的眷属。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5万多台商及家属生活在昆山。台商、台商太太、台商下一代们,都已习惯或正在习惯昆山的工作、生活、学习,为这座苏南小城增添了浓郁的台湾风情,昆山成了“小台北”。穿行昆山街头,到处都能听到台湾话,各式台湾风味的小吃店、料理店、咖啡店、酒吧鳞次栉比,不仅内外装饰颇具台湾特色,店名也很“台湾”,如福隆楼、如意阁、西堤岛等,有些干脆就叫宝岛食品大卖场、台湾功夫茶……凌晨一两点的昆山黄河北路街上依然热闹如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茶楼、酒吧依然人影绰约,简直就是台湾“月光”文化在昆山的延伸。

  很多企业老总还学习昆山文化,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环境。优罗沙家具有限公司的老总徐兆谦经常光顾企业周边的小理发店、小吃店,然后把自己觉得好的小店推荐给员工。很多台商已然成了昆山通,能说一口流利的昆山话。当你问他觉得昆山怎么样时,他会用昆山话告诉你“不要忒好哦!”

  台干们的生活更是悠闲、洒脱,他们是这座城市中最别致的“小资”。在咖啡馆点一杯蓝山,和朋友聊聊心情;周末带着家人,开着爱车去自驾游;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出出汗;穿上正式的服装去参加社交圈的Party,与认识、不认识的人寒暄:多么惬意、自然。

  台商太太们也以她们的方式融入这座城市,喜爱聚会的她们,不定期举办聚会,一起喝下午茶,相互交流信息,分享生活的喜怒。昆山台协会妇幼慈善委员会成立的“台商太太俱乐部”更让她们在不同的平台,找到了相同的归属感,全面绽放着个人或集体的美丽。国画、书法、插花、化妆、烹饪等多个才艺培训班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台商太太们的业余生活更是多彩多姿。昆山书画院的“台商太太书画培训班”里的作品已经从简单的描摹过渡到对笔墨韵味的追求,具备了一定的水平,有些作品甚至入选了省级和全国性的画展。

  经营昆山:将爱铺洒每一个角落

  家和万事兴,惬意地融入昆山生活的台商们也努力经营着他们的“家”,用实际行动回报昆山。他们喜欢向昆山政府提建议。“冠军”建材集团董事长林荣强担任第六届台协会会长的时候,到东莞取经回来后提出建立一个“马上办”中心,一揽子解决台商、台干在昆山期间遇到的困难,很快,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一个“马上办服务中心”,并提出口号:凡是台商的事我们都管,“落实建议刻不容缓!”台商们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为昆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帮助,台商每年对政府贡献可观的税收,政府又用税收来造福当地的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台商的落户,就没有今天的昆山”。

  台商们对昆山这个家的爱是多方面的,他们致力于做一些慈善事业。生产“冠军”瓷砖而享誉大陆的台商林荣德,担任台协会会长期间,组织万人游园的慈善活动,在台商中筹款168万元,全部用于捐建贫困地区的慈善爱心小学和灾民新村急难救助等。他自己承诺,未来两年每卖出一箱瓷砖将捐赠0.8元给社会公益事业。他曾向清贫学子捐赠超过810万元人民币。他认为对于在昆山投资的台商来说,参与慈善是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提升台商的形象。六合集团的宗成志先生继承父亲“回报桑梓、莫负吾国”之志在昆山投资成立了宗仁卿纪念医院,颇有“仁心仁术”的口碑。而昆苏来得是唯君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太太花美蓉女士正紧锣密鼓地筹办名为“爱的传播”的爱心联谊会,在巴城广场设了68个摊位组织巴城镇台商认购,每个摊位1000元,所得款项除去活动开支,全部用于建立一个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生。“由台商来做这件事情,在大陆恐怕还是第一次。”

  台商太太们也不甘落后,将爱心铺洒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她们除了负责公司事物及照顾家庭外,还经常借助“太太俱乐部”这个组织,做一些慈善事业和义工服务,向社会奉献爱心。无论是探望敬老院的老人、认领贫困学生,还是与陆籍太太结对子作朋友,他们都做得如此快乐、如此尽心。在敬老院里,她们带去蛋糕为老人们欢度生日;她们为老人修剪指甲,教他们保健运动,与老人们一起做游戏;更多的是,她们与孤寡老人殷切地交谈,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关爱。她们觉得有能力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她们向最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她们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台商奉献爱心,反哺社会。平时事务繁忙的台商老板,也来参加这支爱心队伍。

  昆山成了台商的第二个家,台商及其家眷将自己看作彻彻底底的昆山人,他们也喜欢别人称他们昆山人。有的台商和台干甚至在昆山和当地人组建了家庭。“昆山是我家,我家是昆山”,他们都有这种认同。他们也正为这个家而努力着:“我们的事业、家庭都在这个城市,在这里发展顺利、生活愉快,也应该尽自己所能来帮助这片土地上需要帮助的人”

  和谐昆山,占全国九分之一、江苏省四分之一台资的昆山,是一块投资宝地,让台商带希望上路;魅力昆山,更是一座适宜生活的宝地,台商们正在这里过着别样的幸福生活。(中国台湾网江苏台办通讯员陈从干)

 

分享到:
编辑:宿静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