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崛起的怀化工业园区
2012年3月18日,深圳西到怀化的K6028次列车上,程志新所携带的行李尤其引人注目,从自行车到棉被到锅碗瓢盆,应有尽有,因为行李太多一度将卧铺车厢的通道阻塞。
程志新面带歉意的告诉记者,这趟是帮妻子办完辞工后,一起回到老家怀化发展。36岁的程志新此前一直在深圳的食品企业打工,妻子则随他在厂区周边打些零工。“两个人加起来也就5千多块,除去各种开销也剩不了多少,主要是照顾不到老人和孩子。” 怀化工业园区的悄然崛起,帮程志新消解了顾虑。去年6月,他凭借熟练的包装技术,在园区一家食品企业当上了主管,月薪3000多元。
程志新的经历,是记者赴怀化工业园区采访的初衷。
遭遇“尴尬”
怀化民俗风情浓郁,在此前的几次采访工作中,热情的怀化人民曾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而此行,记者却遇到了一件碰壁的尴尬事情。
到怀化工业园区后,记者满怀信心提出进企业采访,为它们做一回“免费广告”,话刚出口,园区陪同干部便面露难色的说:“今天要进企业采访只怕有点难,园区的规定我们应带头遵守!”
遭遇这样的“尴尬”,让记者的热情降至“冰点”,好在我们从怀化工业园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宏高那里得到了答案:“园区有‘宁静日制度’,这也是我们对园区企业进行封闭式管理,让企业安心生产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杨宏高所提的“宁静日制度”,即每月20日前,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入企业“干扰”。
不能进企业采访,让记者在遗憾的同时心生些许感慨。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怀化工业园区远不止一个“宁静日制度”。为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整治,推进“平安园区”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严禁强买强卖、强抢强揽项目建设行为的通知》和《八不准》、《怀化工业园区可防性案件(工地盗抢)财物损失补偿办法》,设立“平安基金”,每年由园区财政安排30万元,专款用于补偿入园投资商、企业(施工单位)因可防性案件(入室盗窃、抢劫,盗抢机动车辆)和工地盗、抢案件造成的财物损失。
杨宏高还告诉记者,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园区坚持推行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政策咨询等便民便商制度。将依法行政与开发建设目标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如今年,园区根据市政府对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目标任务的分解要求,管委会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重点建设项目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体系。
怀化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成为企业茁壮成长的“温床”。
“不一样的”工业园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怀化人到家乡创业,会有越来越多的怀化人从沿海回到家门口就业”,这不只是普通员工程志新个人的心声,这种声音还来自园区的投资商。
“我选择怀化工业园区,是因为它有着与沿海地区的许多不一样!” 园区投资商华洋铜业项目董事长郑能欢有感而发。他就是怀化人,在深圳办有自己的大公司,2011年,他与怀化工业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在园区投资35亿元建设铜资源循环利用暨华洋有色冶金环保产业园项目。目前,项目正在集中力量进行一期主体厂房建设,至年底可实现设备安装调并投产。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郑能欢的口中的“不一样”:怀化市委、市政府着力把园区作为怀化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区”,赋予园区多项特殊政策措施。按照 “委托授权、备案监督”的原则,园区行使部分市级审批管理权限,企业在园区投资所需的各项手续,均由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全程代办;实行“一级财政,一级金库”。园区设立独立的国家金库,依法独立行使税收征管、财政管理职能,及时兑现有关财政扶持奖励政策;实行“封闭式”管理。除公安追逃、消防救火等特殊紧急情况外,任何部门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不得入园检查;实行“无费区”管理。园区除了收税,仅保留排污费,其他所有费用一律不收取。
园区现行体制,已成为吸引外资的一块强劲的磁铁石
事实上,怀化工业园在“软”字上所做的文章超乎记者的想象。据杨宏高介绍,为了支持入园骨干企业的发展,工业园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对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小微企业的入园,着手建设标准化厂房和配套相关的政策。除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园区各部门良好的服务意识之外,园区目前计划每年将投入5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基金,扶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科技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积极帮助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争创品牌。
记者甚至在园区一份内部文件中发现,作为单纯的工业园区,却将“创建优美园区环境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市前列等指标的幸福指数”列为园区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 或许,园区的诸多不一样,才是郑能欢、程志新们从沿海回流地处武陵山区创业的真实目的!
“软环境”激活一池春水
“软环境”造就的是实实在在的回报。良好的环境,高效的服务,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抢占商机。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以BT模式斥资5亿元承建首期所有基础设施,在湖南开创了开发区基础设施由战略投资者整体承建的先河。
泰格林纸集团投资43.5亿元,建设40万吨漂白硫酸盐制浆项目,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林纸一体化,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杭州娃哈哈、北京汇源果汁、台湾康师傅、海联食品、小丫丫食品、金珠米业、大康牧业食品物流园、绿康蔬菜等一大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企业的入园投产,形成产业集群,加速了怀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使怀化400多万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受益。
泰格林纸30万吨溶解浆、湘鹤电缆、景达服饰、勇利钢构、太阳能漆包线等项目已实现投产达效。
此外,铜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项目、镁合金新材料应用、高纯微硅粉、华宏印务、奥晟科技、本业农机、喜联发健体器材、正清鱼腥草注射液、金升阳科技园、华峰电子、三一工程机械整机与零部件再制造等数十个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
八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实现引资293亿元,引进核心工业企业43家,开工投产32家,基本形成林纸、食品两大支柱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正蓬勃兴起;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2011 年,实现规模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42.32 亿元;工业增加值17.53 亿元;技工贸收入70.25 亿元;财政总收入 2.75 亿元。园区先后获评为 “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
在怀化工业园区,我们所看到的鳞次栉比的厂房,规划井然的社区,熙熙攘攘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无不诠释着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城的独特魅力。
漫步园区,迎着怡人的春风,杨宏高满怀信心地说:“园区将用8年时间实现千亿园区,打造成武陵山片区工业核心增长极。” (宗长义 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