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父女长沙同窗攻博6载:湖南和台湾一段传奇

时间:2012-07-03 10:26   来源:湖南工人报

  不久前,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来自台湾的徐秀三和女儿徐湛瑢,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2006年,年近七十的徐秀三与女儿从台湾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6年时间里,父女俩成为了同班同学,互帮互助,攻读了中医内科学的硕士与博士,并于今年同时顺利毕业。从一起获得硕士到一起获得博士,今年71岁的父亲徐秀三和40岁的女儿徐湛瑢,为湖南和台湾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书写了一段传奇。

  湖南之行:缘于对湖湘中医文化的热爱

  来长沙之前,徐秀三的身份是台湾知名的阳宅易学大师,经常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从事手、面相及阳宅指导工作。他还有38年药剂师的从业经历,夫人曾经在台湾最大的医院荣民总医院担任了37年的护士长,女儿徐湛瑢也从事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工作,一家人堪称是“医学世家”。

  徐秀三的祖籍在广东省梅县,到他这一代迁台已经是第21代。“小时候家里穷,只能供我读完初中。从读高中开始,我就靠自己打工赚学费。”在对传统国学不断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徐秀三日渐感受到了祖国国粹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并日益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产生了系统深入学习的念头。恰在此时,女儿徐湛瑢也想到大陆来学习中医学。徐湛瑢当时患有一种病,西医并没能治好她,到大陆来学习中医,既是在专业上的深造,也有可能因此学有所成治好她的病。

  在当时,台湾的中医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中医美容一块。而湖南中医药大学在台湾享有盛名,大批台湾学子在湖南学习深造,秉承湖湘中医精神,悬壶济世造福台湾民众。徐秀三尤其对源远流长的湖湘中医文化赞不绝口,从炎帝神农尝百草卒于炎陵到汉代的苏耽橘井佳话,张仲景长沙衙门坐堂,从唐朝孙思邈龙山采药到建国初湖南“中医五老”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谭日强、夏度衡的蜚声全国都是津津乐道。

  然而,到大陆来学习中医学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身边的朋友笑话,“你一大把年纪了还去学什么啊,难道学好了去跟棺材板说啊!”当时的徐秀三已经65岁了,与夫人退休后生活不错,儿女也都大了,能够独立生活,可以说,应该像很多退休的人一样,就在台湾颐养天年就好了。

  执着的徐秀三并没有听从老朋友们的好心劝告,他不愿意像很多人一样按照规律走向人生的终点,他喜欢逆向操作,越老越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我是越老,学习越快乐,这种乐趣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徐秀三就是想像年轻人一样,健康充满活力,而且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在郑重斟酌之后,他依然选择了和女儿一起来大陆当学生,学习传统中医。

  同班同学:父女俩长沙求学

  的酸甜苦辣

  在长沙的6年时间,徐秀三父女俩见证了北京奥运会、国庆阅兵式、上海世博会,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国富民强,也见证了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同时生活中也经历了一些酸甜苦辣。

  初到湖南,徐秀三父女的最大烦恼就是吃不惯。“虽然台湾也吃辣椒,但并没有吃得像湖南这样辣。”于是,父女俩的第一餐饭只好相约去学校外面的长沙东塘商圈吃麦当劳,可他们没想到麦当劳也是辣的。徐秀三回忆起这段经历,津津有味地讲道:“后来,我们只好跟厨师商量不要放辣椒,厨师也照做了,可炒出来的还是红通通的辛辣,原来是辣味日积月累地吃进油锅里面,厨师一炒菜又透了出来。”可时间久了,这对台湾父女居然爱上了湖南菜的辣味,现在也变成了无辣不欢湖南菜的饕客。

  对徐秀三父女来说,除了饮食,还有语言上的差异。“刚来时听课听不懂。”课堂上,不少老师授课时有很重的湖南腔。“有些老师湖南腔重,而且语速特别快,我都听不懂他讲了些什么。”徐秀三告诉记者,当时他和女儿甚至都有些慌乱。但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同学时,又充满了信心。“我们是国际学院,读的是中医内科专业,我与女儿同班,班上30多个同学中,还有一些来自不同的国家,我看他们连汉语都说不清楚还来学中医,我本身还能说汉语,难道还学不好吗?”

  而能和女儿同班同学,徐秀三感到更多的是幸福的时光。徐秀三的视力不好,所以经常坐前面,但有时话还是听不太明白,或者记笔记时跟不上老师说话的速度。“还好女儿跟我在一起上学。”在徐秀三看来,有一个女儿在身边,老人是觉得非常幸福的。女儿徐湛瑢早上会帮父亲拿书包,晚上会帮他洗衣服,尤其是上课会把笔记记得非常详细,晚上回来再借给父亲参考。因为徐秀三有腰伤,坐久了会腰疼。女儿徐湛瑢每次上课时都会很贴心地带个枕头让父亲靠腰,6年间从未间断。如果哪天不小心忘记了,徐湛瑢也会跑回宿舍,给父亲带来。

  这一切都让徐秀三感觉到女儿的贴心。而最让他激动的,则是女儿徐湛瑢的病情在6年中已经基本痊愈。“传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徐秀三觉得这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学成返台:誓要更好地发扬中医文化

  从硕士毕业到博士毕业,徐秀三父女在长沙坚守了6年。“6年,感觉长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年前从台湾刚来长沙时,得到香港转机,花上8小时,而现在飞机可以直达,只需要两个小时。火车南站,更是建得像飞机场候机大厅。”说起湖南,徐秀三言语里透出的满是亲切,“湖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如果我是一棵可以生根的老树,我愿深深扎根在这里”。

  在长沙的这几年,徐秀三父女俩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体验祖国的风土民情。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神秘与渊博文物,火宫庙比台湾更绝妙的小吃,张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奇诡景色……都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除了和女儿一起旅游,徐秀三还利用课余时间频频“走穴”,开拓新的市场。在美洲故事、藏珑等高档社区,徐秀山与近百位企业家坐而论道,剖析“识人用人的智慧”;在湖南电视台《好奇大调查》、《金鹰报》等媒体举办的活动中,徐秀三为众多年轻人就业、为社会名流的姓名、阳宅风水等运用自己所学答疑解惑。徐秀山因此也交了很多好朋友。

  想起长沙的老师、同学和那些老朋友,徐秀三更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读博士时,徐秀三的导师是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程丑夫。程丑夫教授经常带徐秀三坐诊,但徐秀三有时却会“捣乱”。他和教授一起问诊时,教授把脉,他则是看面相和手相也可看出病人身体的健康端倪,连教授都觉得神奇。这让徐秀三有点得意,“教授会说,"我还没望闻问切,你怎么就知道了"。但徐秀三却知道,自己看的只是粗略大概,不知具体病因,也不知如何开处方。因此,他还是乖乖地虚心学习。

  在长沙求学的日子里,学校对徐秀三和徐湛瑢父女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了大力关照。根据他们的专业兴趣导向,为他们安排了权威的专家和名老中医作为导师;考虑到徐秀三年事已高,选派了专人为他进行生活上的服务;让他优先选择入住宿舍,提供专门食堂;为他申请、提供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祈福彭磷基奖励基金等多种形式的奖学金;考虑到他们远在异乡情感孤独,定期组织港澳台学生进行活动交流等,让父女俩切实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

  此次毕业季,徐秀三的儿子特意从台湾赶来参加父亲和姐姐的毕业典礼。他表示,父亲在此次毕业生中是最年长的,而父亲不辞辛苦学习中医的态度,家里人一直非常支持,并对学校6年间给予父亲和姐姐的大力照顾表示由衷的谢意。

  女儿徐湛瑢表示,回到台湾后,她将会与母亲一起研究中西医结合,并将大陆中医特色融入台湾中医美容之中,更好地发扬中医文化。徐秀三则会继续学习挖掘中医的养生之道。(记者 商艳鑫)

分享到:
编辑:马迪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