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湘台情缘——炎帝圣驾赴台巡境赐福的背后
湖南株洲有炎帝祖陵,台湾地区有诸多神农宫庙。
虽然隔海相望,但两地因同样尊崇炎帝神农而连在一起。
6月6日晚,随着炎帝神农圣驾在台湾地区新北市驻跸安座,为期11天的“乙未年神农大帝祖庙圣驾台湾巡境赐福”活动和神农文化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这文化交流的背后,体现的是不一样的湘台情缘。
湘台自古就广结善缘
湘台情缘自古就有。早在同治到光绪年间,就有2万多湖湘子弟兵渡海赴台,与台湾同仇敌忾,抗法抗日,共御外辱。台湾苗栗、基隆等地的民众至今仍在祭祀湘军英灵。如今,在台湘籍人士已有60万人,他们秉承湖湘文化风骨,砥砺奋斗,用汗水建设台湾。
炎帝神农文化交流是湘台两地交流交往的又一个缩影。
湖南株洲炎帝陵是炎帝神农的陵寝地,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祖仪式。而在台湾,供奉神农大帝的宫庙就有上百座。
据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株洲炎帝陵修复竣工、两岸开放探亲伊始,就有台湾神农信众辗转前往炎帝陵谒陵祭祖。1989年,台湾圣贤宫神农大帝庙主任委员林文卿一行专程来到炎帝陵谒祖,并迎回一尊炎帝木雕塑金圣像。
此次炎帝圣驾首次来到台湾41个宫庙巡境赐福,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创会理事长、三重先啬宫董事长李乾龙十分激动。
2006年,李乾龙参加完湖北随州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后,专程到炎帝陵拜谒,并在回台后积极推介炎帝陵。在他的推动和影响下,台湾各神农宫庙先后赴炎帝陵谒陵祭祖,使炎帝陵在台湾信众中有了广泛认知。包括郁慕明、刘兆玄、林中森、黄大聪、徐静慧等台湾知名人士也先后专程来到湖南,赴炎帝陵祭拜,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同时,湖南守陵人也赴台开展祭祀回访。2012年6月,时任湖南省长的徐守盛以守陵人的身份,在台湾苗栗五鹤山五谷宫参拜炎帝神农氏;2014年9月,省长杜家毫以守陵人的身份再次到三重先啬宫参拜炎帝神农氏;此次活动,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海外联谊会会长、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李微微也以守陵人的身份,虔诚护驾炎帝圣驾巡境赐福。在两地共同努力下,湘台广结善缘,交流交往不断深入。
精神纽带促进文化共融
自2010年至今,由两岸共同推动,炎帝陵连续5年举办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活动,成为湘台两地重要文化交流平台。在“台湾神农大帝协进会”组织下,每年跨海来湘参加文化祭活动的宫庙多达数十家,信众及岛内各界人士多达数千人。
通过共祭炎帝神农这一精神文化纽带,湘台两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岸同文同种,更有着共同的炎帝神农文化信仰和历史传承。海峡两岸共祭炎帝神农的热烈开展,丰富了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的内涵。
据介绍,炎帝神农文化在海峡两岸交流发展方面相辅性很强。台湾地区有最坚定的炎帝神农信仰力量及炎帝神农文化的创作人才、管理运营经验。大陆则普遍认为炎帝神农是人文始祖。通过海峡两岸共祭炎帝神农活动,“神明崇拜”与“人文始祖”两种文化开始交流融合,“神农大帝即炎帝始祖”在信众中逐步取得心理认同。部分参加过湖南谒陵祭祖活动的宫庙,已经开始自觉将神明崇拜与始祖尊崇并轨。
文化为媒,助推湘台交流合作
台湾湘籍作家龙应台说过,人本是散落一地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以炎帝神农为精神纽带,湘台两地抓住文化这根“丝线”,把经济社会文化等珠子串联成串,助推发展。
依托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湖南先后成功举办多届“湘台经贸文化交流会”、“湖湘文化之旅”、“在台湘籍后裔湖南行”、“欢喜回娘家·湘台一家亲”、“阳明山和文化节”等重点交流活动,并积极开展教育、宗教、体育、卫生、志工、民间艺术等各领域对台交流活动,不断推动湘台交流活动品牌化、机制化。
目前,包括芷江侗族自治县、炎陵县炎帝陵、永州市阳明山3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内,我省已有省级以上海峡两岸交流基地8个。湘台旅游市场一体化成效明显,台湾同胞2014年来湘观光旅游达50万人次,同比增幅超过45%,长沙、张家界对台直航增加到每周44个航班,航班密度居中部地区第一。
文化的交融,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14年,全省新批台资项目65个,新增合同台资5.62亿美元,实际到位台资5.06亿美元,同比增长8.51%。随着湘台交流“名片”越来越亮,海峡两岸间正形成独特的“湖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