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长沙晚报讯(首席记者 谭琳静 实习生 王若君 通讯员 李芳芳)寒假来临,长沙教师们陆续进入充电培训状态。昨日,受雨花区长塘里小学邀请,著名作家、“2014年鲁迅文学奖”得主王跃文来到该校与老师们交流如何培养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此外,省作家协会与长塘里小学现场签订“结对子 种文化”活动,师生有机会获得作家们定期来讲座培训、写作指导的机会。
谈课堂:尊重孩子读文学作品的直觉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语文课是极为重要的人文修养课。但在应试教育思路的禁锢下,语文课被上成思想品德课,言必谈中心思想,语文考试用标准答案束缚孩子们的个性理解,这些,一直让中小学语文课备受诟病。
王跃文认为,语文老师在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时,要突出文学性,尊重孩子读文学作品的直觉和体会,要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对生命的态度。比如在小学四年级课文中有一篇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这是非常有童趣、有想象力的一篇文章。可有的老师一解释就变了味,一味强调诚信,将文学课讲成思想品德课。”王跃文说,自己身边就有孩子在学校上这堂课后,回家苦恼:“觉得老师教了后,自己反而不喜欢这篇文章了。”
他又举例:神话其实是人类对人的来龙去脉在蒙昧时期的想象。遇到脑子活的孩子一问:为什么一睡就睡十万八千年?他身边的斧头怎么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解释清楚,什么是神话,神话有神话的逻辑,神话是对生活的淡化。
谈作文:不要扼杀小孩的文学想象力
在作家王跃文的眼里,孩子天性就是诗人、哲学家、创作家。“我一位亲戚家的四岁小孩来家玩,我喊他一声,但他正在那里玩,当时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王跃文说,孩子脱口而出就是一句“别喊我,人家还在梦里呢。”这个句子让作家连连感叹孩子的天籁之音。
王跃文认为,老师和家长在指导孩子们写作时,首先一定要让孩子讲真话,表达真实情感。其次,要引导准确的表达,“当然这种准确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准确。”王跃文说,有一次儿子回家跟他说,语文老师在读到“不信,您看天上那朵流星”,突然停下来,说量词用错了,应该把“朵”换成“颗”,“但流星真的是一颗一颗的吗?不尽然。”
王跃文认为,在孩子小时候,老师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一味去顺应迎合考试而去扼杀小孩的文学想象力、文学表达的天赋,一定要激发、要鼓励,“毕竟,文采才会决定文字力量。”
谈阅读:适度引导孩子倾向成人阅读
眼下,学生们都进入了假期状态,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自由阅读。很多老师和家长会关心该怎么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王跃文认为,自然的诱导很重要。作为家长,王跃文也曾面对过进入叛逆期的儿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有逆反心理,你推荐给他的书他偏偏不读。”当时,做父亲的应对之法是,“我把期望他读的书这里放一本、那里放一本,茶几沙发到处‘乱’放。”结果,书在不经意间,都被孩子拿到床头去了。
王跃文认为,孩子们的书,做父母的理应有所把关。但就他的个人经验来说,有时“不要太把小孩当小孩”,“让孩子提前接触非儿童作品是非常好的。”他回顾自己儿时读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当时我们很小,这书在我哥哥的床头发现的。半猜半看,尤其特别不懂的是林黛玉分明是女的,为什么作者写人称要用男他。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更重要的是培养文学的兴趣、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