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10月30日武汉消息 和台湾著名画家刘兴钦的相识有些偶然。日前,第10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举办项目签约仪式,邀请来自台湾的部分嘉宾见证。我被安排在第5桌上当东。第5桌上最活跃的嘉宾是黄燕凤女士。今年5月27日,省主要领导率湖北宝岛文化交流之旅代表团抵达台湾,在高速公路湖口休息站,随机走进了黄燕凤的“阿妹姐发糕店”,正巧遇上在此巡店的黄燕凤。得知黄燕凤祖籍福建漳州,省主要领导说,黄姓的源头就在湖北武汉的江夏区,欢迎黄燕凤带家人和朋友一起到武汉走走看看。8月中旬,黄燕凤的一双儿女,应省台办邀请来湖北参加了夏令营。10月初,黄燕凤收到了本届台湾周的邀请函,她带着干爸和读研究生的大女儿来参加台湾周。黄燕凤的干爸就是年近8旬的画家刘兴钦先生。
刘兴钦先生1934年出生在台湾新竹县横山乡大山背村的贫苦农家。毕业于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小名叫“阿钦”。1954年开始画漫画,已出版漫画书200多本;1971至1979年从事发明工作,获得140多项岛内专利和43项国际专利;1991年后,又潜心创作出乡土题材的水墨画300多幅。
刘兴钦先生身穿红色外套,系着印有自己漫画图案的“专利”领带,拄着拐杖,精神矍铄。交谈中,朋友介绍我是写过100多个“乡巴佬”故事的乡土文学作家,关注乡土的刘先生很高兴与我交流起来,向我赠送了他的画册、漫画领带和台湾作家陈长华为他撰写的传记《童心·创意·刘兴钦》。我很快读完了有关刘先生的传记,品味再三,我感到刘先生的艺术之路有“三变”:
把点子变成漫画。刘先生出生在闭塞的小山村,起初并不知道什么是漫画,他在台北担任老师后,发现许多孩子迷恋一种巴掌大小、描写神仙鬼怪的连环画小人书,有些学生受小人书的影响,甚至背着包袱上山去寻找神仙鬼怪。面对这种不良风气,教育部门和学校下令禁止学生看小人书。刘兴钦便向校长建议“以毒攻毒”,画一本教导学生不要看描写神仙鬼怪小人书的漫画书。校长将信将疑,刘兴钦说干就干,就着小油灯和破桌,创作了他的第一本漫画书——《寻仙记》,大受欢迎。出版社寄给他1000元稿费,不仅让他一夜成名,也解了他的生活困难。以后的年月里,刘兴钦出版了“丁老师、小聪明、阿三哥、大婶婆、机器人”等系列漫画书,书中人物均为他当时所遇见的人、事、物,反映出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据说,“大婶婆”就是刘兴钦母亲严六妹的化身,为客家传统妇女;“阿三哥”也有他自己的影子。
把漫画变成创意产品。1971年,刘兴钦的《机器人》一书在台湾畅销。有一天,他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质疑书中所描绘的无所不能的“机器人”,认为是刘兴钦“瞎吹牛”,刘兴钦给孩子解释,孩子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除非刘兴钦做个机器人给他看看。刘兴钦秉持“寓教于乐”的理念,发明了一个教人读书的“机器人”,起名为“自动学习机”。1970年代,刘兴钦凭借“自动学习机”的专利,获得600万新台币的进账。以后的7年当中,刘兴钦围绕漫画作品,推出了140多件专利产品,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小发明,如“万年自来免削铅笔”、“集水雨伞”、“丁字型冷热水龙头”等等。漫画和专利产品,成就了刘先生漫画家、发明家的名头,让他有了“吃点子的人”的雅称,也让他衣食无忧。
把创意产品变成乡亲的饭碗。1991年,刘先生全家移民美国,为解思乡之苦,他创作了300多幅台湾农耕文明时期的乡土民俗画。在我看来,这些水墨画代表了刘先生艺术的最高成就,也让刘先生的赤子情怀展露无遗。1980年代以来,在刘先生的家乡新竹县横山乡,与大山背村相邻的内湾村,随着禁伐原木、煤矿停产和年轻人外出谋生,村子逐步开始衰败,经停内湾村的铁路“内湾线”,铁路部门也打算拆除。1999年,刘兴钦有感于故乡的养育和恩惠,主动为故乡献计献策,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打造以乡村观光旅游为主的新型产业。他免费提供漫画给家乡展示,提供他笔下的“大婶婆、阿三哥、小聪明、机器人”等漫画人物造型,给内湾村作公益形象使用。在内湾村,电线杆、指示牌、店家招牌上,处处可见刘先生的漫画人物,伴你游遍内湾。像洗手间,由阿三哥、大婶婆来区分男女,增添了趣味。在商店,还有刘兴钦所提供的客家菜单——大婶婆私房菜,让来到此地的游客,重拾旧时记忆。在内湾,刘兴钦和他的 “大婶婆”一样,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内湾的观光旅游推手。内湾还建有“刘兴钦漫画暨发明展览馆”,入口处有满满的漫画人物相迎,馆内陈列着各种漫画与特色商品。假日里,刘兴钦的学生不定时到内湾举办漫画展览,并免费替游客当场素描。由此,内湾商圈得以活络起来,“内湾线”营运也随之有了起色,风华再现。
台湾画家刘兴钦靠着“三变”,趟出了一条“另类”的艺术新路!
嗨!俟艺术家和有心人察焉、鉴焉?!(中国台湾网湖北省台办通讯员 涂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