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创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纪实
中国台湾网11月18日宜城讯 11月16日,湖北省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纪念园)被正式命名为“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揭牌仪式在湖北襄阳电视直播大厅隆重举行。这个喜讯对于到过宜城的人来说就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宜城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和纪念园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纪念设施和3A级旅游景区,也是台湾同胞到大陆观光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但对于宜城市委、市政府来说,以张自忠将军殉国地为基础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台湾同胞到大陆观光旅游搭建平台是他们多年来的愿望,为此,他们付出了30多年不间断的艰苦努力。
一、抓基础,逐步扩大宜城在海峡两岸的知名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长期禁锢或敌对的海峡两岸关系开始逐步缓和。1980年清明节,宜城组织青少年到长山“张上将自忠殉国处”举行祭扫。这一活动消息经《中国新闻》和香港《新晚报》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反响。5月21日,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张将军生前贴身副官朱增源,以及张将军孙子张庆隆等到宜城“张上将自忠殉国处”吊唁。1981年1月19日,宜城举办“纪念张自忠将军”茶话会,应邀到会的除县委领导外,还有原《自忠日报》和自忠县的工作人员、特赦释放人员、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以及台属代表。这次茶话会不仅为收集有关张自忠的历史信息找到了方向,也为宜城持续开展张自忠纪念活动征集到了很多好的建议。4月11日,宜城县委责成统战部召开张自忠将军文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在全县收集有关张自忠的历史信息和文物。
在征集张自忠历史和文物信息的同时,有关张自忠将军的文史资料和文物修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4月16日,在城墙废墟中找到的“自忠县”残碑被运到县政府大院,经过清洗和用环氧树脂粘接,重新竖立在县政府大院的北侧。20日,刘猴张公祠散失的三块石碑也经多方查找回归原位,并成功复原由蒋介石、冯玉祥所书碑文和张自忠石刻像三块石碑组成的“自忠碑”。 1984年,宜城县政府拨款整修张上将殉国处纪念碑墓苑,以及重修同难官兵公墓,并赋予了新的含义。整修后的殉国处纪念碑增砌“回”形栏廊,四周植松柏,纪念碑早年破损的四块碑基也悉数还原。整修后的同难官兵公墓直径7.7米,高3.3米,苑直径19.45米,墓墙高0.93米,寓“七·七”事变后三十三集团军抗日沙场,在抗日烈士精神鼓舞下,全国人民前赴后继,终于在1945年9月3日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之意。为了便于人们瞻仰和祭奠烈士,宜城县政府还拨付专款修通了长山脚下到将军殉国处的通车公路。当年,“张上将自忠殉国处”和“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被襄樊市委、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张自忠将军主要文物得到修复的同时,有关张自忠将军在宜城的文史资料征集也进展顺利。这些文史资料主要有:《河东截击,日寇全线崩溃》,讲的是张自忠将军亲率所属37师和38师从宜城茅草州渡襄河,在板桥田家集和日军进行的一场截击战;《钞家畈战斗,全歼日寇辎重部队》,说的是张自忠将军在宜城赤土坡指挥的钞家畈对日歼灭战;《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殉国长山》,讲的是张自忠将军在宜城长山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的经过;《日寇突破汉水防线,宜城县城沦陷》,则讲的是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汉水防线被日军突破,宜城全境第一次沦陷。后来,这些文史资料被编入《宜城志》,再通过台胞和台属带到台湾,并在台湾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当年,宜城在台人员与亲属取得联系的比上年增加204人。
与上述重大历史题材文史资料同时征集到的还有故事、民谣等。其中,故事主要记述张自忠将军在宜城期间的亲民、爱民和支持生产的事迹,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另外,除殉国处纪念碑、荩忱渠、张公祠自忠碑、公墓和自忠县碑外,张自忠将军在宜城的其它重要遗址也通过调查走访得到确认,其中主要有33集团军总部赤土坡驻地遗址、田家集截击战遗址、钞家畈歼灭战遗址、明记三房(张将军遗体停放第一站)遗址、华安旅社(宜城悼别张将军的最后之地)遗址等。
丰富的历史信息为举办大型张自忠将军纪念活动,以及出版有关张将军的文史资料提供了支持。1985年5月16日,宜城县举办张自忠将军殉国45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应邀参加纪念活动的除中央、省和襄樊市政协,以及民革的领导和新闻媒体记者外,还有中央、省和襄樊市的其他领导、张将军旧部以及亲属。17日,宜城县政府决定将新街中学更名为“荩忱中学”,罗屋小学更名为“自忠小学”,并颁受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手书校名匾。纪念活动期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有纪录片《长山的怀念》,中央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播放了整个纪念活动实况。10月25日,宜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向全国政协、民政部和省政府、省政协申报修建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1986年,由宜城县政协编著的《怀念张自忠将军》一书出版发行。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美洲华侨时报、英国泰晤时报和香港大公报等众多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日本静安学会中国书法旅游团一行10多人在中国观光,当他们得知宜城出版有《怀念张自忠将军》后,当即到北京找张廉云要书。回国后,这个旅游团在给张廉云的信中说:如果日本不到中国去打仗,张将军不会战死,日本人民要世世代代吸取这血的教训,与中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
1990年5月16日,宜城连续举行第十次暨张自忠殉国5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中央、省和襄樊市相关领导,以及宜城各界群众代表、回宜探亲的台胞代表和张将军的亲属、部旧等500多人,到长山张将军殉国处和同难官兵公墓凭吊。纪念活动后,宜城县委、县政府拟定在下一个“5·16”纪念活动之前办成三件事:一是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二是拍摄一部颂扬张自忠将军的电视连续剧,三是编辑出版一本张自忠将军的史料专辑。9月18日,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开始紧张施工。到这年底,宜城籍在台人员确定有850人,其中已有316人先后回宜探亲。
二、重投入,快速搭建海峡两岸交流平台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建设牵动着众人的心,国家民政部、省政府、省民政厅、省财政厅,以及襄樊市政府都给予了资助,县政府也在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了纪念馆的建设开支,中央、省驻宜城企业,以及宜城机关企业和居民也纷纷解囊,南街小学少先队员把平时积攒下来的366元零花钱也集中捐给了纪念馆的建设。由于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全县上下的艰苦努力,原先预定的三件事在1991年5月16日举行张自忠殉国纪念活动时如期完成。这年是张自忠将军殉国51周年暨诞生100周年,宜城县在按惯例举行纪念大会的同时,成功地举行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开馆揭幕仪式、电视连续剧《张自忠将军》首映式,以及《尽忠报国》张自忠将军史料专辑首发式。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和北京市、湖北省、襄樊市、山东临清市、重庆北碚区等领导,以及张将军的旧部、亲属等500多人参加纪念大会和到长山祭扫,全县上万名群众自发前往长山凭吊。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为一进四合院结构,大门两侧墙壁上分别用花岗岩雕刻有毛泽东为张自忠将军的题词“尽忠报国”、蒋介石为张自忠将军的题词“英烈千秋”;大门上方悬挂着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写的馆名匾额;馆内碑廊分别镌刻国共两党领导人和著名学者、社会名流题写的挽词;陈列室分6个部分全面介绍了张自忠将军的生平事迹。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写片名的6集电视连续剧《张自忠将军》,艺术地再现了张自忠投笔从戎、长城抗战、主政津察、驰聘沙场、壮烈殉国的英雄业绩和同悼国殇的悲壮情景。《尽忠报国》收录回忆文章102篇约24万字,与已出版的将军史料相比,《尽忠报国》更具有鲜明的宜城地方特色。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对外开放后,前来参观的外地游客和台胞与日俱增。1992年5月16日,宜城县成立“张自忠教育基金会”, 接受张将军亲属、旧部、港澳台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教育捐赠;6月24日,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左侧的原交通路更名为自忠路,这是宜城第一条以人名命名的主要交通干道。1994年8月,宜城撤县设市。1995年5月16日,宜城市以张自忠将军纪念活动为契机,协商成立 “宜城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参加成立大会的有7名台胞和62名台属代表。到1997年,宜城全市有3家台胞独资兴办的企业,29家台属在台湾亲属的资助下创办经济实体。1998年2月,宜城市政府首次组织代表团访问台湾。
将军纪念馆和殉国处是海峡两岸交流的有效载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到访人数的逐年增多,其设施和陈列内容也开始让游客总感到有一种陈旧的感觉。2002年1月,宜城市政府投巨资对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将军纪念馆陈列形式由原来单一的文字加图片,改成声、光、电一体;陈列内容由原来的6个部分增加到11个部分;纪念馆新增放映厅、书画厅和《张自忠将军》专题片。2004年4月22日,台湾樱花集团参访团一行45人在宜城考察企业,当他们再次到将军纪念馆时,对改造后的将军纪念馆给予了高度评价。2005年11月,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7年2月,台湾《襄阳》杂志刊登宜城3幅图片,以及《楚国故都——湖北宜城欢迎您》文章,不仅全方位介绍了宜城的人文地理,而且真诚地表达了宜城欢迎台湾民众的诚意。2008年,台湾《湖北文献》杂志4月号刊,刊登《绿色楚都,和谐宜城—湖北宜城欢迎您》,再次表达了宜城欢迎台湾民众的真诚。2010年10月,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
宜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真诚待人的态度换来了更多台湾人对宜城的了解,也更加拓宽了宜城和台湾的沟通渠道。2011年7月至12月,宜城农业、工业、经贸考察团先后到台湾考察。当年,宜城新增广义绿能光电、均键环保塑料和东阳汽配3家台资企业,总投资额10.5亿元人民币。2012年7月15日,来自台湾大学等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到宜城,对楚文化进行学术交流。2014年8月,宜城市委、市政府首批投资5000万元,在张自忠将军殉国处兴建占地面积142亩的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纪念园一期工程增设纪念碑佛龛碑、国殇广场、阶梯式步行道、牌坊、纪念园广场、生态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等园林景观。9月1日,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12月21日,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发展暨环保科技交流协会考察团一行30人到宜城考察。2015年5月,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并于16日在纪念园成功举办张自忠将军殉国7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这次纪念活动的盛况。6月10日,宜城启动将军殉国处纪念园二期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长廊、服务中心、墓林广场公厕、山顶停车场及山顶公厕、茶室等。7月15日,宜城市政府投资再次对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进行修缮,使馆内面积由原来的700平方米增加到1300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内设有阴阳水清水池,在国内还只有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一家。
8月21日,由宜城编演的襄阳花鼓戏《长山壮歌》在襄阳剧院首演。该剧截取张自忠将军在宜城屯兵、殉国的悲壮片段,被确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同日,台湾退役高级将领参访团到张自忠将军殉国地纪念园瞻仰凭吊。到这年底,宜城籍在台同胞已有673名直接或间接与家乡建立联系,全市有台资企业7家,台属企业51家。2016年1月,宜城市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含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获批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4月,宜城市委、市政府正式向襄阳市台办和湖北省台办提出申请,请求将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纪念园)设立为“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三、谋长远,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品牌
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纪念园)被命名为“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为继续扩大海峡两岸交流提供平台的同时,也给基地所在地的宜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地命名后,宜城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召开的会议认为:全市必须从近期做起,谋长远规划,继续加大对将军殉国处纪念园和纪念馆的投入,以基地促进海峡两岸的持续交流。会议决定:第一,继续向社会征集和接受捐赠张自忠将军的文物进馆,同时加强对其它有关张自忠将军纪念地遗址的保护,在有条件的地方适时修复旧址,以扩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辐射范围;第二,建立和完善宜城和台湾的交流合作机制,继续保持和台湾益通集团、晶元光电和台中、台南、新竹等企业的良性互动,建立和保持两岸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第三,依托交流基地开展成果交流,实现海峡两岸在对张自忠将军民族精神研究成果上的共享;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文化习俗、台属联谊、台胞联谊、宜台两地风情人物介绍,努力把海峡两岸的情凝结在交流基地这一个点上;第五,持续加大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台湾特色餐饮进入基地综合服务区,并通过在基地融入更多的台湾元素,把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打造成海峡两岸交流胜地。(中国台湾网宜城市台办通讯员 申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