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黄陂百岁台胞春节不忘捐资助学

2015-03-03 16:54:00
来源:长江网
字号

  一

  羊年春节,定居台北的陈世清老人已经98岁高龄了。

  因年事已高,平日里老人大半时间都只能卧床休息或坐轮椅兜风。他的反应开始迟缓,甚至也开始逐渐遗忘往事,但有一件事他却一直记着——当在武汉的孙子陈永明春节给他电话拜年时,他嘱咐孙子要办好自己在十年前写下的《志愿书》中交代的助学事。

  据武汉市黄陂区台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陈世清,字吉辉,1918年生于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陈家畈。陈家本系书香世家,无奈战乱频仍,陈氏家道中落,无法度日。陈世清16岁时被迫辍学,在外打工。1949年春,31岁的陈世清迫于生计,辗转流离,最后跟随老板到了台湾。从此,与妻子天各一方。

  二

  陈世清这一别,便是三十年。他在台湾弃商从工,从头学起,与同乡在前辈的塑料制品作坊负责经营,因顺应时代需求加上大家的齐心协力,经过众多磨难和艰苦经营的阶段后,开始慢慢成长发展,这个作坊后来发展到有八百多人的工厂。

  在台湾打拼了近十年后,陈世清已意识到,可能再难回归故土。于是他在多位同乡的建议下,重新组成了家庭。不过,他仍然清楚记得,在海峡彼岸的千公里之外的老家黄陂还有一个家,但他与那个家之间,却隔着个怎么也跨不过去的滔滔海峡。

  在他离开大陆的年代,在台湾的黄陂人四处打听着同乡消息,大家不仅相互联络,也想方设法地与大陆联系。

  因常与日本商人做生意,陈世清为自己弄到个日本华侨的身份。1982年,他终于以此身份返乡寻根谒祖。两岸解冻后,多次返乡考察,为家乡赈灾、助学、办实事。

  三

  陈世清每隔四五年便在清明节回黄陂乡下扫墓祭祖。那时起,他就开始资助当地贫困学生。

  陈世清十分重视家庭子女的教育,在台湾,正是他的言传身教,子女均学有所成,其中两个女儿获得留美硕士。对于大陆的孙子,他不是利用返乡的机会给孙子讲述“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等古今刻苦学习的故事,就是鸿雁传书,教育后代勤学好问。

  在海峡两岸尚未解冻时,两岸书信不通,陈世清就通过日本友人转发到老家,用书信的形式教育幼小的孙子好好学习。孙子陈永明至今还保存着多封爷爷的亲笔信。其中有一封是自己1995年读高中时,爷爷寄来的家书。信中说:

  永明吾孙:

  我在六月份寄一封信到县一中校内,只望你在暑假期间留校内补习功课,以后接你爸爸来信才知道你们都回故乡度假,现在你是高二学生,我喜欢看书,看到有好的文章,我会留心寄给你参考用。这篇《读书的方法》内容很好,盼望你多多看看,有不懂的去请教老师。

  爷爷 世清 字

  老家的四个孙子、孙女不负爷爷的期望,均是大中专毕业。其中陈永明江汉大学毕业后,从事服装模具业。

  四

  早在1994年,台湾广告鼻祖、著名报人、台北市黄陂同乡会理事长张我风,与时任黄陂台胞台属联谊会负责人商定,决定以常态化形式在黄陂一中设立旅台黄陂同乡会奖(助)学金。陈世清获悉后,率先慷慨捐资。

  黄陂学子在包括陈世清在内的一批热心人士的感召下,升学率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人数不断增加,陈世清更是兴奋不已。为了把捐助学子的善举让子子孙孙一直延续下去,陈世清于2005年5月30日,立下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助学书。因一位好友觉得“遗嘱”两字不妥,后便改称“志愿书”。陈老也觉得无不可,志愿书比遗嘱更显严肃正式。他在志愿书中这样写道:

  本人遵从先父寿田公之遗愿,希望吾家后辈子孙有能力时,多帮助贫困学生读书上进,造就人才。现我已年届88岁,为了将此项捐赠能在我身后仍能长期继续坚持下去,故将平日生活中节俭之少量余钱,在武汉市买妥一间门面房屋出租,以此作为今后捐赠助学金之经济来源。此事由我的长子陈义方、长孙陈利明、次孙陈永明等,在我去世后负责继续长期执行,将该房屋出租所收租金的大部分,作为助学金捐赠级黄陂一中的15名至20名贫困学生,于每年10月份将捐赠款送到或汇至黄陂一中,由黄陂一中并同台北市黄陂同乡会的捐赠款一起发放。我的此项损款是永久性质。……此志愿书等视同于本人的遗嘱,执行人愿当认真履行,不得违背。

  立志愿书者 陈世清(字吉辉)于台北

  五

  2006年10月12日,89岁的陈世清在长孙陈利明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上黄陂一中颁奖台,向黄陂优秀学子颁奖。

  在颁奖仪式上,陈先生激动地说,黄陂自古以来是一个尊师重教、人才辈出的礼义之邦,继宋代走出了名传千古的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颢、程颐)兄弟之后,明代又走出了“二裴”(榜眼裴宗范、裴宗德兄弟),在清代,更有“二金”(进士金光杰与榜眼金国钧父子)和“文武三榜眼”(曾大观、刘彬士、金国钧)。民国则走出了创立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中华大学的陈时父子,当代更是飞出了金凤凰——美国首位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先生。

  陈先生说,他曾读到《幼学琼林》便辍学了,深知少年失学之苦,为今天能为黄陂学子尽快成材当一块铺路石,感到无比自豪。

  同时,陈世清面对师生们庄严承诺:他所立“遗嘱”中捐赠的助学金,今后每年10月份均由孙子陈永明,将捐赠款送到或汇至黄陂一中。

  “希望吾家后辈子孙有能力时,多帮助贫困学生读书上进……”十年来,陈永明严格遵循爷爷的预立“遗嘱”,每年亲自将捐赠资金送到黄陂,资助黄陂一中的20名贫困学生求学。迄今,他已经代爷爷送了捐款10万元人民币。

  在陈世清预立“遗嘱”中,只提到执行人陈利明、陈永明兄弟,其捐助是否也只到孙子这一辈为止?

  “不是。”陈永明指着其中一句念道:“我的此项捐款是永久性质。”

  “这表示陈家子孙将世代执行。”陈永明停顿片刻,望着在房门口嬉闹的四岁半的儿子瑞瑞说:“等他再长大懂事些,我会跟他讲曾祖父的故事。等我也老到走不动了,就轮到他执行了。”

  如今,旅台黄陂乡贤将先辈的助学接力棒代代相传,蔚成风气。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