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代农业参访团荆门参访 体味农耕文化发展
老式榨油机前,摄一段影像记录逝去的岁月。(王启宏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29日荆门消息 日前,台湾农田暨水利发展协会、台湾杰出农业专家发展协会和海峡农渔特产交流协会组成的台湾现代农业参访团一行48人,先后在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中国农谷展示馆、沙洋县油菜博物馆、钟祥市彭墩村农耕博览园寻觅体味荆门农耕文化发展历史。
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荆门的农耕文化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曾引以为豪的史前文化品牌,影响十分巨大。赴荆考察的台湾农业专家当然不肯遗漏这些丰厚的历史积淀,在两天的考察交流中,他们没有停下探寻的脚步、没有收回寻觅的目光,他们钟情这里的农耕历史。
在屈家岭管理区中国农谷展示馆“农谷之源”展区,展示了距今4600多年的炭化稻粒,因为在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过炭化稻谷凝块和烧焦的稻粒。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亚洲稻的原产地之一,其驯化栽培水稻的历史源远流长。看着史前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这一切令参访团兴致盎然,在展台前驻足围观、拍照留影、仔细研究的专家也越来越多。
在沙洋县油菜博物馆,由油菜衍生展出的榨油设备古香古色,溢满了历史的沉重与艰辛。老式木楔压榨机厚实的原木基座已被榨出的菜籽油浸透,泛着浸润厚重的古铜色。有些台湾专家禁不住拉起深重的撞杆,用力撞击那些厚硕的木楔,几番轮回后早已气喘吁吁,随着额头纷纷滚落的汗珠昭示着老辈劳作的艰辛。而一旁,铁制的压榨机就显得轻巧秀气,很多台湾客人用照相机、录像机记录下了那段流失的岁月,他们说:“我们应该算第二代台湾人,我曾见我们的父辈用过这个工具,甚至我们当中有人也用过。不过,台湾现在基本上不用这个东西了,所以看着比较亲切,想拍段影像留给我们的子孙,并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的,也是中国的。”
在钟祥市彭墩村农耕文化博览园,斑驳的木门、沧桑的石磨、古老的风车、沉重的蓑衣、藤条编织的簸箕、竹蔑条编成的晒席……都在诉说沉重而悠远的历史。台湾客人在木门前的闭目沉思、轻松连贯推动石磨的劳动乐趣、转动风车吹来的徐徐清风,这一切都让台湾农业专家沉浸于那段刀耕火种、肩背人扛的农耕岁月。
从史前到现在,从大陆到台湾,虽然农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取得的成果不相同,但都秉承了相同的农耕文化,走过了相同的农耕历史,历经了相同的涅槃重生,因为海峡两岸之间有着同祖同宗的血脉相连,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中国台湾网荆门市通讯员 王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