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湾2012大选进入最后的关键时期,国民两党参选人的民调处于胶着状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跟着凑热闹,甘愿作“灯泡”,陪同国民两党候选人参选,形成了马英九、蔡英文和宋楚瑜“三足鼎立”的竞选局面,从而既增添了竞选的激烈性,又使选举充满着极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2012年台湾地区选举,处在两岸关系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既存在不少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而面对国民两党参选人胶着的选情,世人不禁在问台湾民众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透过胶着的选情,让人一头雾水。无论选什么样的候选人,选择什么样的政党来执政台湾地区,对于选民来说,其要参考的无外乎“二要素”,一是“安全”,二是“经济”。用这“二要素”作为选举的参考点,就不难选出有利于台湾地区发展的执政党和候选人了。
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第一位的,台湾地区同样如此。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两党所走的选举政策路线是不同的(因宋楚瑜赢得选举的可能性不大,在此就不作论述),国民党选举路线是坚持“九二共识”,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执行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互利共赢的两岸政策,为两岸民众谋求最大福址,从而也确保了两岸的安全稳定。第十九届“APEC”非正式领袖峰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美国檀香山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认同“九二共识”是两岸开展对话协商的必要前提,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保持台海形势稳定,为了两岸民众福祉,双方应该继续坚持和维护“九二共识”,增进政治互信,继续引领和推动两岸关系开辟新的前景。胡锦涛的讲话再次肯定了国民党当前所执行的两岸政策。而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坚持走“台独”式的选举路线,虽然她也曾表示若当选,延续“前朝”政策等,但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就失去了商谈的政治基础;走“台独”路线,两岸关系势必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台海局势就会紧张,两岸何来安全可言?我们把镜头回放到阿扁执政台湾走“台独”路线时期,台海局势异常紧张,谈何安全?又谈何发展?在阿扁执政台湾8年间,两岸关系紧张,更谈不上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了,台湾经济倒退,发展滞后,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民怨载道。因此说来,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无疑是走阿扁“台独”老路,若她当选,只能把台湾带回四年前。届时,台湾能有安全感?台湾还能像现在这样快速发展?选民的确要考虑清楚。
二、经济是发展的重点。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发展,台湾也无例外,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入发展,两岸间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促进了台湾经济保持2位数的增强,而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仅8年时间,台湾从一个希望之岛逐渐沦落为失望之岛。8年来,台湾经济衰退,人民生活的痛苦指数不断上升,台湾社会陷于分裂。目前,台湾的经济快速增长缘自于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台湾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走交流、合作、发展的和平路线,在台海局势稳定的情况下,面对大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积极地发展与大陆的经贸合作,使台湾经济很快走出阿扁时期低谷,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正是因为有祖国大陆作为重要支撑,才使台湾经济顺利渡过危机,化危为机,保持快速地发展,使台湾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走 “台独”路线。若蔡英文当选,走“台独”路线必然导致两岸和平发展受阻。受阻的两岸关系必然影响到台湾与大陆在经济上开展交流与合作,像ECFA这样的对台优惠政策也将无法实施,特别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届时,台湾经济将受到致命一击,停滞甚至倒退是必然的。因“台独”路线,使台湾经济不发展、难发展,甚至倒退,这显然不是台湾民众所希望看到的和想要的。
三、和平是发展的保证。台海和平的政治基础就是坚持“九二共识”,否认“九二共识”,则意味着失去这个基础,两岸关系发展必然生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祖国的统一,没有祖国的统一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走“台独”路线的蔡英文是背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发展道路,背离了全中国人民向往祖国统一的意志。蔡英文走“台独”路线,台海就难保持和平。台海失去了和平,台湾能安心搞经济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道理非常简单,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台湾地区,“台独”路线绝对行不通,也不可能行得通,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沉淀,不会因个别政党个别政治人物而改变。
综上所述,其实就一点,要想保持台海和平稳定,必须坚持“九二共识”,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民进党的“台独”路线行不通。而面对2012年的台湾地区大选,选民的确要好好掂量掂量,投出有利于台海和平发展的一票。当然台湾意识形态与选举文化有其独特性,台湾选举的颜色性,或将无法改变,但是作为那些有高度理性而无颜色倾向的中间选民,对于2012年的大选,着实要慎重考虑一下,毕竟台湾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决择,你们说了算。(网友:我心飞扬)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