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数字经济浪潮奔涌,河南如何超车?

2021-01-22 09:20:00
来源:大河报
字号

  黄河鲲鹏、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城市大脑……当这些年度热词汇聚到一起,你会想起什么?

  最新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0年,河南数字经济快速成长,启动智慧矿山、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项目151个。

  与此同时,国内顶尖企业纷至沓来,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紫光、浪潮、中科院计算所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研究机构相继落户,河南数字经济“生态”在业界“口碑与流量齐飞”。

  在全国数字经济浪潮奔涌之时,河南迎面赶上正成为数字经济方阵中最具活力的载体。那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如何咬定青山持续发力?

  今年河南两会期间,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对话多位代表委员,共同探寻河南数字经济背后的“基因密码”。

  万亿数字经济蓝海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我们已经走进新的数字时代,新时代要有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现在是数字经济最好的时代。”河南省政协委员戴继涛说。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

  这种变化在河南同样看得见。2018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5万亿,占GDP比重达到26%,居全国第10位。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显示,河南在数字中国总指数省级排名中居全国第6位,中部省份首位。

  见微知著,在郑东新区龙子湖:宇通无人驾驶公交车,在5G网络支撑下,顺利运行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入驻两年来,获批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等8个知识产权、科普、标准等资质;成功申请中国科协学风建设专项等国家级项目3项。

  由点到面,放眼中原大地:上汽集团最大的“数据基地”——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已经开建;跨境电商的“郑州模式”,敲开“买全球、卖全球”之门;我国首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超级拖拉机1号”已实现无人驾驶功能;仕佳光子生产的光分路器芯片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诚如戴继涛所言,数字化技术将改善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价值,而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未来10年转型增长的新变量,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2017年2月17日,河南省出台相关文件,将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的智慧岛作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和先导区。河南数字经济产业自此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以智慧岛为例,该区域已先后聚集了5家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研发中心、12家大数据双创基地,吸引各类大数据人才2100余名。作为岛上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华为、甲骨文、浪潮、海康威视、南威软件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在内的137家大数据企业入驻。

  各行各业如何拥抱数字经济时代?代表、委员这样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数字河南,全面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同时,打造良好营销环境,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联通归集共享、有序开放和应用。

  这无疑为站在新起点的河南数字经济产业指明了方向。

  当前摆在河南面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将1亿人口的数据规模和广阔的内需市场,如何转化为数字产业优势?问题的答案关乎着河南如何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行长王炯认为,在金融领域,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才是金融科技的“真创新”,金融创新应倡导引领商业银行的渠道、业务、产品实现“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敏捷化”的创新理念。

  河南省人大代表丁波表示,在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和国际化特征日趋显著之时,郑州市也需要在现有基础硬件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加强相关软环境的建设。

  本次两会,考虑到汽车产业在郑州工业体系中的支柱性角色,丁波建议在郑州打造智能自动驾驶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加强郑州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方面的优势。

  在长期关注医药流通领域的河南省政协委员陈威看来,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搭建区块链平台体系,提升传统业务行为的效率和降低供应链现状的成本,打造快速反应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这样既有利于缓解货款支付的压力,也便于第三方例如政府、银行等相关环节的切入和可追溯,也方便企业高效地服务政府、医院、医生及患者。”

  省政协常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郝敬红表示,未来在数字经济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数字赋能体系,实施数字强能工程,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责任编辑:陈文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