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述评之三
粮食好收成,科技当先行。
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块地,我省小麦在大灾之年实现连续9年增产,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沉甸甸的麦穗,凸显出科技支撑的巨大力量。
实践证明,科技,是粮食生产强力的“助推器”,是打开夏粮连年丰收之门的“金钥匙”。我省正探索建立的以良种推广、科技入户、高产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折射出农业管理方式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良种推广:释放增产力量
一项技术能够带来一场革命,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在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文明告诉记者:“我家种了10亩地,6月交售了10980斤小麦。” 张文明选用的小麦种子,是近年来在我省不断推广的“郑麦366”。
推广三年来,“郑麦366”在全省各地万亩示范方的测产结果都在1100斤以上;千亩高产示范方的产量在1200斤以上,百亩超高产攻关田的产量在1300斤左右。2010年度,该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其中仅河南省收获面积就达到815万亩,2011年达1100万亩以上。
良种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物资,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我省把培育良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势,启动了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推广等重大科技项目。
如今,一个由国家队、省级队、地方队和农民育种专家组成的农作物品种育种攻关队伍已在我省形成。以许为钢、茹振钢等为代表的小麦育种专家享誉省内外。
如今,郑麦9023、百农矮抗58、郑麦366等一批优质高产品种,不仅成为河南小麦增产增收的“主力”,而且在全国许多省份“开花结果”。
每年麦收前夕,我省举行的小麦良种观摩比赛,都意味着有新的优良品种即将诞生。
6月初,南阳、洛阳、商丘等地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产“对决”赛。由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等10家单位承担的“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选育的良种,进行了实打验收。郑麦7698、洛麦23、平安8号等6个小麦新品种亩产均超过1400斤,商丘郑麦7698以亩产1512斤的傲人成绩,成为优质小麦高产“状元”。
每一次小麦良种的更新换代,都释放出巨大的增产力量。
统计显示,我省小麦品种已经过10次更新换代,平均亩产已由1949年的不足100斤,增加到目前的近800斤,最高亩产可达1512斤。小麦良种覆盖率近100%,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在50%左右。
有关专家认为,在种植面积难有较大增加,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小麦良种的大量涌现,将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科技入户:专家成果变农民产量
优良的品种会“唱歌”,但要奏响丰收的乐章,良法不可少。
农业专家介绍,小麦生长期长,周旋调节余地大,即使某一阶段遭遇不利因素,也有可能通过其他阶段的生长弥补损失,增加产量,但前提是技术措施得当。
入春后,我省小麦遭遇旱象持续、病虫害早发等问题。省政府及时组织农业专家,制定了《2011年抗旱浇麦春管技术意见》,提出坚持以浇为主、措施前移、分类指导、因苗管理,全面落实抗旱保墒、合理施肥、防控病虫、普遍中耕、“一喷三防”等五项抗旱和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
“这些关键技术措施,很有针对性,也很实用,在今年小麦抗旱保丰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
农民是粮食生产主体,好技术最终要送到农民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信教、信神,不如信咱科技人;敬天、敬地、敬龙王,不如科技人讲一堂。”滑县一农民的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农业科技入户的实效。
从播种到收获,9个省小麦生产专家指导组分包18个省辖市,对小麦生产开展全程督导。全省1.3万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4.8万个行政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调查,把抗旱春管关键技术措施指导到户、落实到田。
“我省通过建立政府督导、专家分片包干、科技入户等制度,让专家下基层、农技人员与农民‘零距离’接触,这样专家研究成果就真正转化为了粮食产量。”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说。
包衣种子、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民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专业技术,如今已逐渐被农民掌握。以小麦病虫害防治为例,今年防治面积在2亿亩次以上,挽回小麦损失超过50亿斤。
许为钢说,我省提出到2020年实现粮食增产300亿斤的目标,如果能把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推广普及,增产潜力不止300亿斤。
高产创建:示范带动种好粮
当73岁的浚县农民刘宗合看着自己2亩小麦的鲜重最终定格为1466.58公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当生产队长那会儿,一个生产队也就打万把斤小麦,现在我一家能顶以前一个生产队!”
让刘宗合惊叹的小麦产量,得益于我省开展的高产创建示范带动活动。
“高产创建跟着学,专家咋着咱咋着。”我省开展的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为农民树立了一个学得会的样板,成为粮食持续增产最强劲的动力,使粮食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单项突破到集成推广的转变。
在许昌县陈曹乡高产创建示范区,按照“整村推进、一户不漏、连片作业、统防统治”的原则,示范区内统防统治率达100%。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有效解决了农业人口外出务工后,一家一户防治病虫害难的问题。
据省农业厅统计,目前,全省已建设万亩以上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300多个,平均亩产达1062.84斤,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浚县、修武县和孟州市等县市的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超过1300斤,鹤壁市淇滨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392斤,创全国万亩集中连片小麦高产记录。
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在罕见的大灾之年,河南省小麦再获丰收,并创出成片单产新记录,不仅表明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而且为我国整乡、整县开展高产创建提供了样板。
重视科技创新,就是重视农业的未来。综观我省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史。我省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必将对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河南日报 记者 李晓玮 田宜龙 董学彦 杜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