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李文祥”系列述评之四
1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看似很无厘头的一句话,却曾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热评。
网友争相转发的过程中,贾君鹏是谁,甚至有没有贾君鹏,最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贾君鹏”把我们带回了家。
有什么场面,比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更温馨?
有什么心情,比听到母亲的召唤更迫切?
家里面,有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村子里面,有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
无怪乎孔夫子要说:父母在,不远游。
2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的这句诗,总让人心潮起伏。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时,触景生情时都会想到它。它,就是故乡。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思乡是一大永恒主题,因为故乡有我们割舍不断的万千情感。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没有根的兰花,漂泊的浮萍,随风四散的蒲公英。
独在异乡为异客是孤独的,断肠人在天涯是凄凉的,当天边飘过故乡的云,费翔轻声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3
黄河从中原大地蜿蜒流过,养育着这方儿女,肥沃着这片土地。
在这片沃土之上,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村落成为构成乡土情怀的两大核心元素。
毋庸置疑,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源于数千年来的农耕文明。而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由农耕文化孕育而成的“乡土情怀”便更有其独特的内涵,更有其与众不同的地域性。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这份浓得化不开的对故乡的热爱,历久愈深、历久愈醇。
因此,我们的乡土情怀不会因为农耕文明的没落而消失,作为一种文化,它已经薪火相传,成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原人一个无法磨灭的文化符号。
看看那些漂泊海外的华侨吧。虽然数十年耳濡目染海洋文明,却忘不了回家省亲为祖上点上一份香烛;却常常想将自己的投资放到家乡。
乡情,在李文祥身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他咬破手指,第一个在返乡报名表上按下血手印的时候,他不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位特等功臣、18级干部,因此瞬间回归为一个普通农民。
倦鸟恋故林,池鱼思故渊。李文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程,骨子里面是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4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一种不计任何回报的付出,那一定是因为有爱,而这种无私的爱,一定是源于发自内心的喜欢。
喜欢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喜欢时,苦中有乐,寒窑虽破能遮风雨,不喜欢时,乐中有苦,山珍海味也索然无味。
很多人难以理解,李文祥为何放弃城市生活回归乡野?
很多人难以想象,叱咤风云的战斗英雄何以在田间地头隐姓埋名四十九载?
我们可以做出种种猜测,找出各种理由,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喜欢”。
返回故乡,李文祥不仅是为了慰藉疲惫的心,安顿漂泊的灵魂,更是因为在这里如果能为乡亲们做些什么,心里会多些幸福和快乐。
就是这样,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李文祥返回了故乡。这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归隐,而是一切归零后打响的另一场战役——“我就不信,改变贫穷比打仗攻山头还难!”
他喜欢这种“战斗”的感觉,他喜欢这种乡土情怀被尽情释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