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2016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 专家为河洛文化建言献策

2016-09-27 10:0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6海峡两岸(洛阳)关公文化论坛举行

2016海峡两岸(洛阳)关公文化论坛举行。(图片来源:洛阳市台办)

  中国台湾网9月27日洛阳讯 9月25日下午,2016海峡两岸(洛阳)关公文化论坛在洛阳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共论关公文化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为河洛文化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敬林出席论坛并致辞说,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洛阳)关公文化论坛,是两岸同胞沟通亲情、加强交流的重要文化桥梁,开辟了一个增进互信、融洽感情的重要平台。关公文化所包含的“忠、勇、仁、义”等品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通过交流探讨“关公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展现与弘扬”这一主题,为深化两岸文化沟通、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添新的活力。

  本次论坛备受两岸专家学者关注,台湾大学经济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邱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朱熹第26代嫡孙朱高正,台湾前“立法委员”、土城市市长卢嘉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高有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张新斌等参加论坛,共收到专业论文26篇。论坛上,数十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围绕关公文化的新价值与新含义、关公文化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关公文化与中国财富文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行主题发言。

  邱毅强调要重视关公文化、担当社会职责。关公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关公文化可浓缩为4个字,即:“忠、义、仁、勇”。“忠”是对中国特色和中国品牌的认同,只有忠于品牌、质量、信誉,企业竞争力才会增强。“义”是合作的起点,只有守信义,企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本注入。“仁”是仁人爱物,企业应有社会责任感,个人应爱企业、爱家庭、爱自己。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勇”的体现。“忠、义、仁、勇”缺一不可,我们需重承诺、守信义,担当企业与个人的职责,勇于创业、创新。

  朱高正说,我们研究关公文化,重在传播关公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关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忠”“义”二字。“忠”是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准则。今天,我们更需要“忠”,为国家事业而“忠”,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在传统文化中,“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洛阳是关林所在地,关公文化对河洛文化也有深远影响。传播关公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高有鹏认为中国的财富文化,离不开关公文化。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有许多内容与财富文化相关。从汉到宋,中国的财富文化之所以选择关公文化,是因为人们逐渐对财富的追求有了新的理解。尤其到了宋代,人们选择关公文化,正源于其文化内核中对忠义、诚信、责任的呼唤。时至今日,我们的财富文化一样需要关公文化的熏陶,摒弃一些丑恶的行为,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和财富文化更加健康,也使关公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中国台湾网、洛阳市台办、关林管理处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