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代表称文化是河南最大优势

2010-01-27 16:37:00
来源:大河报
字号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障。”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我省文化立省建设步伐提出了具体要求。

  昨日下午,省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讨论,记者在文化艺术讨论组领略到了我省文化艺术界人士对文化立省的关注热度……

  文化是河南最大优势古为今用才能助中原崛起

  昨日下午,记者先后去了几个省政协委员的分组讨论会场,感受到讨论气氛最浓的是文化艺术组。特别是谈起河南的文化,委员们个个精神振奋。

  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长忠说,河南最突出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文化传统,是我们今天着力中原崛起、实现振兴河南目标的根基和内在力量。

  不少委员像翻开河南文化“宝典”一样,历数“家珍”:“文化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说起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有哪个地方敢跟咱们中原、跟咱们河南相比?”

  省歌舞演艺集团董事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周虹则认为,不能一味地把历史摆出来,而要冷静地去分析、利用文化资源,要把现代时尚元素注入传统文化当中,将“古老文化”为“现代文化”所用。文化事业的发展,会对其他事业的发展产生很强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之所以提出“文化立省”,是因为它是根基,是灵魂。

  把文化单位推向市场不能只图挣钱吸引眼球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发展,有一句表述是“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此,吴长忠说:我个人认为把“强力”改成“稳步”更为合适,“强力”到底是怎样强的力度?不太确定。

  吴长忠说:我支持文化艺术单位内部的体制改革,但不赞同“一刀切”。我认为,文化单位不能一味推向市场,应分情况而定。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可以产生好的或坏的社会效应,应该有营利性和公益性之分。所以,在考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将文化单位推向市场的时候,应该分清主次、分清缓急,有步骤地、稳步地向前走。

  周虹也有类似的看法。周虹说:以省歌舞剧院为例,现在改制成了省歌舞演艺集团。我们的歌舞剧、音乐剧需要反映时代主流的声音,需要表现社会发展的前景,所以我们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能只图吸引眼球,更不能到歌厅、舞厅里去表演。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我们的“市场价值”与纯粹的商业性演出相比,就会减弱。如果没有任何政府的财力支持,让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会不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如果只抓“眼球”,不管“影响”,那文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会很让人担忧。

  文化立省政府还须“多帮一把”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不少委员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对文化单位推向市场应“分类”而定。省豫剧二团团长李树建表示,目前,我省的文艺院团基本上都不太景气,特别是市以下的剧团都在艰难维持。这种局面已经严重影响了河南戏曲艺术的发展。

  他说,作为全国最大的剧种,我省的豫剧从业人员有1.5万余人,专业院团全省有120多个,这些都是全国之最。但据文化部统计,在文艺院团资金投入上,我省却排在全国最后一位。他算了一笔账,“拿我们剧团来讲,5年前财政拨款的标准是‘人头费’每人每年5320元,目前已经增加至13400元,费用包括了剧团办公费用、人员工资等,实际每年的费用仅为102万左右。仅发工资一项,每月就差钱25万。这些钱都需要我们自己到市场上找”。

  因此,他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一些重点文化单位的扶持力度。比如:投资建设演出场所,增加文艺院团演出场次补贴,设立优秀人才补贴资金等。此外,还可以利用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如设立振兴豫剧发展基金会等。

  吴长忠说,要推进我省发展为文化强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领域的创作提供好的“软环境”。比如,文化产业创办时,工商部门给予支持;文化产业经营过程中,财、税部门提供适当的优惠。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做好人才培养,让更多懂经营、会创作的复合型人才融入文化发展的队伍中来。

  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表示,我们要紧紧抓住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等措施,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兼职社会文艺队伍。通过制定政策、做好引导、加强扶持等,激活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建设积极元素,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早日实现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

[责任编辑:宿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