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三地首次联手举行南海联合搜救“桌面演练”

2013-09-02 15:46: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中华搜救协会和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30日在海口联合举办了2013年南海联合搜救桌面演练。此次演练是大陆、台湾、香港海上搜救协调部门首次联手举行南海联合搜救桌面演练。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副主任卓立介绍,南海是大陆、台湾、香港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的重要海上通道。近年来,随着亚太经济的发展,南海已成为世界第二繁忙的国际航运通道。此次演练完全按海上实际遇险处置设置场景,使其更接近实战,更好地检验三地搜救力量的协调性和救援能力。

  演练分为接警与通报、协调与组织实施和搜救中止三个阶段,再现了接到报警、核实险情、通报险情、初步处置、协调力量、到达现场、制定方案、搜救行动和方案调整等九个场景,演练科目包括人命搜寻救助、人员转移、医疗救助三个科目。

  演练模拟一艘巴拿马籍散货船“BR”轮,在南海北部东沙岛西北方向约25海里处沉没,船上21名船员遇险并发出求救信号。接到报警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中华搜救协会和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互通信息、共同协作,协调派出政府公务船舶、专业救助船、救助直升机和过往商船前往搜救遇险船员。19名遇险人员被救起,2人下落不明。后经多日搜寻未果,大陆、台湾、香港搜救机构经综合评估后,决定中止大规模海上搜救行动。

  演练过程中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报告系统(CHISREP)、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LRIT)、低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北斗渔业监控终端平台、视频电话指挥系统、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系统、搜救力量查询系统、南海搜救漂流模型系统等现代技术在搜救方面运用效果进行了检验。

  卓立表示,通过此次演练,进一步检验了三方在海上遇险救助方面的应急协调能力,对畅通大陆、台湾、香港搜救部门在海上搜救行动中的沟通与协作渠道,建立健全三方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提升海上应急反应能力,更好地维护海上人命财产安全,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切实承担南海海难救助义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大陆通往国外的39条主要航线中,有21条航线通过南海,大陆进口石油的80%和外贸运输的60%从南海经过;此外,常年在南海海域作业的渔船近2万余艘,从业人员达20万人。由于受台风、季风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南海海上险情时有发生。仅2007年至2012年,大陆接收南海海域发生的海上险情2127次,遇险人数18296人,其中渔船遇险人数7553人,外国籍遇险人数1518人,协调搜救船艇8773艘次,协调搜救飞机462架次,成功救助17879人,救助成功率97.72 %。

  自1973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成立40年来,大陆、台湾、香港不断加强海上搜救协作能力,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在南海海域多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和船舶,在南海海域搜寻救助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受到国际海事组织的肯定和周边国家的赞誉。2004年12月2日,受冬季台风“南玛都”的影响,45艘渔船和1125名渔民被困东沙群岛海域,请求救助;大陆、台湾、香港海上搜救机构联合开展救助,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险情得到圆满解决,无人员伤亡。(记者严冰)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