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交流活动16日于上海启动。(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中国台湾网7月17日杭州讯 (记者 杨永青)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交流活动16日于上海启动,这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二十年再相聚——两岸青年交流主题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80名两岸青年将实地考察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淮安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及人文景观。
两日来,两岸青年共参访了上海的田子坊、南京路、外滩和黄浦江夜景,杭州的中国手工艺活态馆、拱宸桥以及西湖。亲手画一画折扇、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搭乘画舫感受世界文化遗产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渊源,了解历史传承文化让两岸青年收获良多。
台湾辅仁大学资讯管理学系的沈大为第一次到访江南,除了对美食赞不绝口,他更希望此次能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文化、生活,让自己增广见闻。
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何玲敏学习的专业是中文,“江南小镇、青石街、小桥流水,这是我脑海中运河沿岸城市的印象,此次能够实地走访,相信会对我未来学业有很大帮助。”
“看望朋友,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彰化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的黄姿颖听说行程中有杭州格外高兴,“我很期待能再次见到之前来我们学校交流的小伙伴,这期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北京农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周游一路上和重逢的好朋友台湾辅仁大学景观设计学系的赖品文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两个专业相同、脾气相投,交流完全无障碍,感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所搭建的两岸青年交流平台,能让我遇到这么有默契的好朋友!”
尽管有的台湾青年是第一次到访大陆,但越来越热络的交流氛围早已消除了陌生感,他们对未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完)
历史地理延伸:
京杭运河的形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征服长江以南后,向中原进军称霸,先后向齐国、晋国挑战,夫差开凿了自今扬州到淮安的邗沟,即今京杭运河里运河段的雏形,这是京杭大运河各段中开凿最早的渠段。到了隋炀帝杨广时,为了东南地区和河北的米粮,陆续修浚了之前历代逐渐积累起来的各段运河。今镇江至苏州至嘉兴直至杭州的太湖东侧,连缀各段运河,统称为江南运河;修浚今扬州至淮安的邗沟,亦称山阳渎。又修浚连通黄河和淮河的通济渠,利用曹操所修白沟的基础沟通黄河和海河的永济渠,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杭州,北抵涿州,全长2700公里。到了元代,定都大都即今北京,凿通了大运河山东段即今京杭运河鲁运河,裁弯取直,缩减900公里路程,明清两代又有部分改造修浚。
京杭运河分为七个部分,自北京城到通州为通惠渠,自通州到天津为北运河,自天津向南到山东临清为南运河,自山东临清到山东台儿庄为鲁运河,自山东台儿庄到淮安为中运河,自淮安到扬州为里运河,渡长江后自镇江过苏州、嘉兴到杭州为江南运河。
京杭运河的水流流向大体为五部分四个节点,北京城到天津,自西向东流;天津到鲁运河中间的南旺湖(鲁北运河)为自南向北流;南旺湖到台儿庄(鲁南运河)再到扬州为自北向南流;自镇江到丹阳为自南向北流;自丹阳向杭州大体上是自北向南流。
参访拱宸桥(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绘制属于自己的折扇(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绘制属于自己的折扇(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绘制属于自己的折扇(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参访西湖(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