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学生在耀州窑博物馆前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0日铜川讯 (记者 黄露佳)7月20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我的民俗相册—两岸青年陕西行”活动来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参观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的耀州窑。
耀州窑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两岸青年学生团一行参观了耀州窑博物馆从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至今,长达1300多年的连续烧瓷历史,了解到耀州窑及其辉煌的历史、文化、艺术成就,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现场的情景。
博物馆通过高科技手段再现耀州窑当年“十里窑场”盛况,采用“幻影成像”技术演示古代制瓷工艺和窑炉烧造场景,“侧悬浮成像”演示耀瓷珍贵文物,“360°悬浮成像”展示倒装壶的神奇原理,以“虚拟电子书”方式展示耀瓷相关知识,学生们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走进历史、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盛况。展厅中陈列的瓷器,也在诉说着一段段历史,每一个花纹都有独特的意义和故事。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们不时发出赞叹的惊呼,了解到耀州窑的历史,仿佛也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岁月。
耀州窑的盛名在宋代时达到顶峰,曾被列为贡品,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建国后在国家的帮助下恢复了耀州窑的传统技艺,大力发展耀州窑。但近20年来,在现代化工业产品的冲击下,耀州窑的陶瓷业一度萧条,加之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使得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急需抢救。2006年5月20日,耀州窑陶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陕西省铜川市的孟树锋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濒危的故事,文化的传承除了需要有手艺的匠人,更需要有情怀的年轻人,关注到非遗项目,传播你知晓的民俗文化,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为非遗项目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和应承担的责任。两岸青年学生了解到耀州窑的现状后纷纷表示,将尽自己的力量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贡献。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民俗文化,我们可以做到!
学生认真用镜头记录。(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耀州窑博物馆精美的瓷器。(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精美的瓷器。(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