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苏志英(前右)与台湾新生儿科理事长苏百弘签订《海峡两岸危重疑难新生儿远程会诊平台合作意向书》。(陈海峰 摄)
首届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论坛(厦门)日前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主办,旨在促进海峡两岸在新生儿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会上签署了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合作交流协议和远程会诊合作意向书。这也意味着,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作为区域新生儿救护分中心,将在推动两岸新生儿医学交流、提升本地区新生儿救治水平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新生儿医学两岸领航者聚厦
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洪丰颖表示,本次论坛聚集了新生儿科医学界两岸领航者,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会长封志纯教授、台湾新生儿科理事会理事长苏百弘教授都来厦参会。顶级专家团队带来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必将推动我市新生儿医学进一步发展。
厦门市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会长、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林新祝告诉记者,台湾新生儿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比福建强很多。这次台湾来了4位大牌专家,讲授的都是新生儿科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脐带延迟结扎、持续肺动脉高压、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等。早产儿有很多并发症,是否积极干预一直有争议;脐带延迟结扎有助于新生儿从母体获取更多铁,但何时延迟、延迟多久尚无定论;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不太高。大陆近几年才成功救治1000克以下超低出生体重儿,台湾起步早,已累积了十几年经验。这4位专家在台湾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结合丰富的实例,深入阐述了相应课题,使学员们受益良多。
厦门新生儿专家也在大会上一展风采,针对低血糖脑病、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神经检测脑电图等进行了讲解。
台湾专家隔海可听患儿心跳
会上,厦门市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与台湾新生儿科理事会签署了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合作交流协议,市妇幼保健院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儿童医院签订远程会诊合作意向书。“借助台湾地区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厦门新生儿救治水平,拓宽、加深两岸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苏志英教授介绍,以后,疑难危重患儿远程会诊时,台湾专家可通过网络实时查看患儿的影像片子、体检结果等,厦门医生现场用听诊器听诊,台湾专家也能听到经过放大处理的心跳声音。
苏志英院长表示,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论坛(厦门)将固定下来,初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希望通过两岸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持续的医疗合作,不断提升本地区新生儿救治水平,造福广大患儿。”
新生儿救治量居全市之首
作为此次盛会的主办单位,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医学发展得到与会专家的赞誉。林新祝主任介绍,该院新生儿科是福建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分中心、厦门市级重点专科,是厦门市最大的新生儿医学中心,现有120张床位,负责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30多家医疗机构危重症疑难新生儿转运工作,2011-2015年累计转运2100余人次。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陈超教授加盟市妇幼保健院,科室团队建设再上新台阶,救治水平、科研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科室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人员培养,不断完善梯队建设。科室是厦门市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目前共有25位医生,全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常委1人,正高以上职称4人、副高以上4人、主治医师6人,其中硕士以上13人、博士1人,形成了战斗力很强的新生儿救治团队。去年,该科新生儿出院量达4278人次,居全市首位。该科抢救成功的最低出生体重患儿是600克,最小孕周患儿是24周,目前福建省尚无医院打破此纪录。
“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很累。我们医院对新生儿科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整个团队稳定,保持蓬勃向上的氛围。”苏志英院长表示。
多学科协作悉心呵护新生儿
新生儿科的发展,离不开医院其他学科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妇儿专科医院,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医院的分娩量全市最多,医院始终以保障母婴健康为宗旨,推行的是大围产医学的理念。”苏志英院长解释说,从生命孕育的源头开始,生殖医学中心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怀孕后,产前筛查、胎儿监测密切跟进,一旦发现异常,产科早早请新生儿科会诊,出生时,新生儿科随时待命;出生后有问题,新生儿科、儿外科紧密协作,遗传医学、神经康复也及时跟进,为患儿制定全面详细的治疗方案。相关学科每季度开会讨论,优化新生儿救治流程。“我们多学科组成的团队在全方位呵护新生儿的健康。”
林新祝主任透露,近年来超低出生体重儿有增多趋势,这类患儿后遗症很多,最严重的就是脑瘫。现在,随着早期监测和防治脑瘫的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被救活了,且没有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以前每年救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以个位数计,现在一年能救治20个左右,脑瘫发病率约10%-20%,大多数康复得不错。”
苏志英院长说,超低出生体重儿增多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高龄产妇增多,妊娠并发症增多。二孩放开后,新生儿医学必将遭遇更多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新生儿综合救治能力,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海峰
[责任编辑:赵苗青]